在齐鲁大地,人们用智慧和汗水,绘就了五彩斑斓的致富画卷。金色收获在田间闪耀,蓝色梦想召唤人才,红色文化传承历史辉煌,绿色生态守护自然之美,黄色纽带凝聚组织力量。跟随我们的脚步,感受山东如何在产业、人才
山东很平凡,平凡到只有一座山、一条河、还有一个人。山东很低调,挺多人以为山东人不擅长表达。如何感知一个真实的山东?再过两天,国际孔子文化节就要在孔子故里——曲阜开幕了,活动将持续整个国庆假期,这是体验
“稻苗挺拔茁壮,长势喜人,现在要勤巡田做好水肥供给,预计11月将迎来丰收。”金秋9月,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石湾镇的万亩丝苗米稻田被吹拂出层层绿色稻浪,种植大户谢永佳穿行于田埂间,检查水稻的生长状况。谢永
联播+“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巧妙借用石榴“千房同蒂,千子如一”,来比喻我国56个民族血脉相连、命运与共,要求做好
联播+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九天揽月·探月工程二十年”成果展览。总书记强调,探索太空永无止境。他寄望航天战线同志“精心开展月球
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营造关爱老人的社会氛围,9月25日,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德州市摄影家协会、德州市慈善义工联合会、德州市城投地产公司组织志愿者来到禹城市房寺镇三合庄村开展“庆国庆为留守
甲骨文如同时间的信使跨越千年用最朴实的话语诉说未知的秘密指引文化传承的道路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安阳殷墟遗址博物馆他感慨地说殷墟我向往已久90多年来一代代考古工作者满怀激情一锹一铲在
2024年中国探月工程20周年从2004年正式立项到给月球拍照片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再到嫦娥六号成功采样月壤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个“中”字中国注定要在月球上留下自己的印记2024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
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探月工程20年建设成果凝结着我国几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完成历时53天的太空之旅,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重庆市黔江区是革命老区,留下过红军战斗的足迹。2021年以来,为了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贴心服务群众,黔江区残联与山东省日照市残联携手,依托东西部协作共同开启了一段探索助残新路径的旅程,投入鲁渝
“探月工程成果凝结着我国几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我们这些年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的显著成就,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探月工程嫦娥
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有位种粮人几十年风雨无阻,于日出之际准时赴约田间,辛勤劳作,耕耘丰收的希望。他就是曾给习近平总书记留下深刻印象的种粮能手——徐淙祥。2022年6月1日,徐淙祥种植的1230亩小麦
风吹稻浪、沃野芬芳满目皆是新“丰”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必须把乡村振兴抓好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涌现丰收新景耕耘新模式青春新面孔出圈新产业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中国粮,“地”和“技”是两个关键抓手。从春耕到秋收、从育种环节到种植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察实情、问农事,心中始终牵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习近平对农业、农村、农民有天然感情,和老乡在一起,他说“我们都是种庄稼出身”,质朴本色,让人倍感亲切。今年9月22日是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一起感受习近平的“三农”情怀。
“嫦娥”揽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指路、“天和”遨游星辰。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历史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金秋时节,中国航天一派繁忙景象。从最北端的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东运河文化园,详细了解这段绵延千年的运河史话,勉励大家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一年来,浙东运河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打造运河研学线路30余条;绍兴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