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投稿
寒菊傲霜于 2025/07/31 17:57:0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编辑:
3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帮老乡过年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几年,我们华北地区的天幕像被凶恶的怪兽捅破,天河倒翻,连年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农田颗粒无收,农民缺米少柴,饥寒交迫。当时又正值国家困难时期,政府的救助也难以满足百姓之需;一些有点能力的人就设法出外自救。 1962年冬天,我随友好邻居姚思斌的戏法班到塞外谋求生活之路。
这一冬天,我们在河北平泉一带巡回演出了两个多月后,就在三家公委(这是当时的叫法,比公社高一级)附近的柳条沟门小队过年。
年三十那天,我们刚刚吃过早饭,忽然听到隔壁传来抽抽泣泣的啼哭声。我们非常纳闷:大过年的,应该欢欢喜喜,为什么痛哭流涕呢?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询问房东。房东说,隔壁的一家是他的岳父母和小舅子。前几年去东北“逃荒”,但混了两年,也没找到安身之所,听说家乡有了好转,就又回来了。可因为成分偏高,本地的户口已被注销,国家的一切照顾也都没有了;过年的优待(因当地不种小麦,国家分配每口人一斤七两白面,还得用大黄豆兑换)当然没有他的份儿。老夫妻因过年连一顿饺子都吃不上,故而啼哭。
我们听了以后,都非常同情。班主姚思斌找来老夫妻的儿子小马说:“你带上大黄豆,我和你去三家粮站去兑换白面,能换回来也别高兴,换不回来也别恼患。”小马说:“能行吗?”姚班主说:“咱试试看。”
因为我们在演出中,有的生产队拿不出现金,就给我们粮食做酬劳,我们常常把粮食拿到粮站去出售。一来二去就跟粮站负责同志熟悉了,他们对我们非常怜悯,在卖粮时不用挨号、价格优惠,还允诺我们在附近过年特殊照顾,每人供应了白面二斤。
我们到了粮站,姚班主向负责同志交代了一切情况,最后说:“我看到两位老人太可怜了——领导是否能给予照顾?”负责同志非常感动,说:“你们山东灾民对当地老乡都这么关心,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现在,粮仓都封了,就到我们食堂换上吧!”
面换回来后,老夫妻千恩万谢,眼里流出感激的泪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柳条沟门屯子不大,这件事很快传得家喻户晓,得到老乡们交口称赞。
郑天峰 山东庆云身份证号 372432194111302519
开户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号码 6210984681015402908
手机1585344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