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为全面落实省委“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和市委“人才兴德”战略,德州发布《德州市“三年十万大学生兴德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力争利用3年时间,全市新集聚大学生10万人。
方案以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年轻人喜欢的城市为目标,聚焦大学生培养、引进、用好、留住“全链条”,大力实施引凤、留凤、还凤、强凤、惠凤“五凤工程”,提出了34条政策措施。力争利用3年时间,全市新集聚大学生10万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人,大学本科生4万人。让大学生近悦远来成为德州鲜明标识,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青年人才支撑。
实施“引凤”工程,提高大学生“来德率”。如,“优才引进计划”每年统筹不少于600个事业单位优质岗位,对成绩达到合格分数线但未被引进的优秀毕业生实行“一考双引”。创新编制管理使用方式,用好高层次人才专用编制,支持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充分发挥事业编制在引才留才用才中的激励保障作用。同时,实施“预引进”在校生,支持企业与毕业后有意来德工作的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和重点高校院所本科生签订就学就业协议,给予在校期间学费、生活费、奖学金等资助。此外,每年遴选发布不少于2000个优质实习实践岗位,鼓励到基层就业。精准开展校园招聘,搭建引才活动平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开发更多岗位,吸引大学生来德就业。
实施“留凤”工程,提高大学生“留德率”。通过建立校企合作育才机制,指导在德高校调整设置我市主导产业急需紧缺专业,扩大招生规模,为产业发展储备专业人才。每年以城市之名举办在德高校大学生毕业典礼,发放留德就业政策“大礼包”,提供“一站式”留德就业服务,支持优秀毕业生留德。建立留德就业岗位推荐机制。定期梳理企业大学生岗位需求清单,动态储备不少于5000个就业岗位。
实施“还凤”工程,提高大学生“回德率”。精准对接德州籍在外大学生,实施“人才回引计划”,对在市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的德州籍或具有德州工作学习经历的优秀大学生,按照“分级负责、对等对口”原则予以回引安置。对德州籍大学生回我市就业或创业的,给予大学生家庭最高10000元的一次性奖励。
实施“强凤”工程,提高大学生“支持率”。我市通过扩大支持范围、提升支持强度、加强创业激励等方式“强凤”,对在我市自主创办企业和其他各类经济、社会组织的大学生给予每月最高1万元的创业房租补贴。
实施“惠凤”工程,提高大学生“满意率”。建立“租售并举”人才住房制度,多渠道筹集产权型、租赁型人才住房,将优秀大学生优先作为配售配租对象。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最高可享80万元安家补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