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作者 夏传玉
老张英俊魁梧的儿子,娶了老李才貌双全的女儿,两个独生子女喜结伉俪,第二年就生了个大胖小子,了却了老张老李退休后无事可做的“心病”。看着小宝宝一天天长大,老李老张又有了新的“心事”。
一天,老李给闺女女婿打了个电话:“回家来,有事!”女儿女婿一惊,立马请假匆匆赶回家。进门一瞧,嘿,二老活蹦乱跳的,不像是得什么病了,这颗心也就放下了。老李却严肃地说:“家庭成员全了,临时开个家庭会议。我琢磨着现在已经进入新时代啦,男孩女孩一个样,都是后代,你们生的宝宝马上一周岁,要到派出所登记户口是吧?是不是也不能只姓张,也应当姓李?第一胎宝宝要姓李,第二胎宝宝才能姓张,这是专门征求你们的意见。”听到这儿,着实把小两口惊得目瞪口呆、哑口无言:这哪儿是征求意见?分明是下达命令。女婿连忙表态:“一切好说一切好说,但此等大事哪能全由我们说了算?我回家马上向爸爸妈妈汇报。”
儿子回家一说,老张两口顿时火冒三丈:“这还了得?我儿子儿媳生的宝宝不姓张姓啥啊?不能你老李一手遮天、说啥是啥!”这下,小两口被夹在中间,成了往返不断传递彼此意见要求的“信使”。怎么办?两边都是亲人,都不能真生气,万一气出毛病来罪莫大焉,只有不断发挥着“和稀泥”“灭火器”作用,两边不断地劝和劝好。几经周折,还是老李“高姿态”作了“适当让步”,达成了“一致意见”,双方亲家算是“皆大欢喜”:小两口必须生二胎,第一胎姓张,第二胎姓李。
要说吧,这小两口真是孝敬父母、对父母百依百顺的好孩子,为了这个“大家”的和睦,先满口答应下来。不过风头一过,小两口也开始感到“压力山大”:养一个孩子就累得要命呢,再生个二胎,这也太为难人了吧。经过再三与双方父母协商沟通,最终才形成“共识”:待到大宝五岁后再要二胎,大宝两岁入托,每周一三五爷爷奶奶接送,每周二四姥姥姥爷接送,周末两天小两口自己带孩子。直到这时,家庭才算是消停下来。
不过,不愉快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有一个周五下午四点多钟,老李可能忘记了日期,鬼使神差地来到了小外孙就读的幼儿园门前,正好与前来接孙子回家的老张撞了个正着。这下老张不高兴了:“怎么,今天我们来接孩子,你们还不放心?专门跑来监督还是怎么着?”这下老李也来气了:“这地方是公共的,不是你家的吧,过来看看还不行吗?”双方你一言我一语扯扯拉拉半天,还引来许多人围观。亲家间结下了“梁子”,见面怒目相待、不再说话了。最后还是在女儿摆的家宴上,在小夫妻和颜悦色、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亲家双方才算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不久,女儿建立了一个“亲亲一家人”微信群,谁哪天“值班”接送孩子一目了然,孩子幼儿园表现如何、生活中拍的有趣照片、宝宝说的有趣话儿、做的有趣事儿,统统都“晒”到群里大家“共享”,谁哪天有事儿抽不出空来接送孩子,就会客气地让亲家替一把……这个小小的七人“部落”,充满了暖意和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