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一部书,一张红色德州新名片|《最后一战》新书发布会引发业内热议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本地 / 正文

辟谣平台.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一部书,一张红色德州新名片|《最后一战》新书发布会引发业内热议

原创 徐鑫2023/09/05 16:34:1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编辑:徐鑫 171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sb245ae-19-e-ae3-ebb3f-2212271c3281e3e.jpg

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9月2日,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到来之际,禹城大战座谈会暨《最后一战》新书发布会在禹城市举办。此前报道

德州军史作家陈璞平以全国抗日战争最后一战——禹城大战真实历史为基础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最后一战》,真实再现了全面抗战期间以禹城为中心的鲁西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英勇抗战、保家卫国的英雄史诗。座谈会期间,该书在与会人员和业内人士中引发热议。本报现将部分精彩发言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6893e2f4-e36e-4bfb-a9fd-7d2f005a5d3b.jpg

△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编剧兼制片人梁水宝

梁水宝:把《最后一战》推向荧幕

“《最后一战》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三十五个章节,五十余万字。璞平同志为这本书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智慧和情感。他为我们党史、军史填补了一项空白,可以说创造了一个纪实文学的丰碑,也为我们德州、山东甚至全国人民作了一大贡献。”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编剧兼制片人梁水宝说,接下来他们计划把这部书推进电影、电视剧筹备中,争取让更多的人看到荧屏上的《最后一战》。

梁水宝表示,关于禹城大战发生的时间、地点、参战双方的兵力以及这次战斗的特点和政治历史意义,文中通过写实的手法鲜活地呈现出来。同时,该书还全面论证了禹城大战为何是“最后一战”,并通过对一次次战斗的精彩描写,代入读者从鲁西北军民抗战读懂中华民族抗战的“大背景”。

“在编写这本书的过程中,璞平同志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尤其是当时指挥这场战争和参与战争的英雄后代的支持。这也是他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踏遍全国各地采访来的成果。”梁水宝说,就这部长篇纪实文学改编成电影而言,目前选题策划阶段已经完成。接下来,他和相关人员、团队将积极配合、筹备推进,争取让《最后一战》早日上线发行。

e9dc8d9a-3e04-466c-ae5d-c3e77ece0067.jpg

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文东

陈文东:兼具文艺与史料双重价值

“陈璞平是我的老友。多年来,他酷爱党史研究和文学创作,特别擅长撰写军事和历史题材作品,出版有《迷航——1927陈独秀在武汉》《陈独秀之死》《母亲的红色之恋》等多部优秀著作,素有‘红色作家’的美誉。此次,我代表省作协,向创作出版长篇纪实文学《最后一战》的老朋友表示热烈祝贺。”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文东说。

据陈文东介绍,陈璞平早在2021年夏就与“禹城大战”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缘。当时,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节目组来禹城拍摄“禹城大战”,陈璞平受德州市委指派,协调专题片拍摄事宜。作为地地道道的禹城人,他欣然领命,迎骄阳、战酷暑,《揭秘禹城大战》专题片很快在央视播出。随即,他又转入对禹城大战的文学创作中,直至《最后一战》一书问世。

“《最后一战》全书共35个章节,内容丰富,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全景式、多维度、立体式再现了禹城大战的宏伟图景。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还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学习。”陈文东表示,近年来以陈璞平为代表的禹城作家群体勇担重任、砥砺前行,创作出了一批红色文化经典作品。尤其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8周年到来的日子里,《最后一战》新书发布正当其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91ec739e-58c2-4788-9fed-5426d9e0872b.jpg

青岛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李海涛

李海涛:将集中宣推,传承“红色基因”

“对于禹城大战这一历史事件,过去鲜为人知。陈璞平同志以敏锐的眼光、历史的担当、高超的文学才华,紧紧抓住了这一重大题材,收集上千种历史资料,手写上百万字采访笔记,精心酝酿出50万字的长篇历史纪实文学《最后一战》,在我们青岛出版社出版。在本书正式发布之际,我代表青岛出版集团表示热烈的祝贺。”青岛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李海涛说。

李海涛表示,禹城人杰地灵、英雄辈出。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禹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抗战,保家卫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红色篇章。1945年底,八路军进行的禹城大战,共歼灭日军1300余人,不仅是山东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最后一战,而且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收官之战。禹城大战彻底消灭了盘踞在中国的最后一股拒不投降的日军,使德州地区形成了解放战争时期牢不可破的战略大后方,迟滞了国民党军队抢占东北的行动,提升了我军战胜敌人的大无畏精神。禹城大战的胜利,不仅是禹城人民的光荣和骄傲,更是德州宝贵的红色资源。

“璞平同志是一位多产作家,也是一位红色作家。他曾在我社先后出版了《陈独秀之死》《母亲的红色之恋》《无字碑》《兵出渤海湾》《西风烈》等著作,都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作品曾荣获4届山东省‘精品工程’奖,是我社的高端作家。”李海涛表示,这次最新出版的《最后一战》是该社继《靠山》一书获全国“五个一”图书奖之后推出的又一精品力作。接下来,他们将推广好、宣传好这部力作,使其发挥好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的社会效益。

efd44d16-564b-4858-bb9f-c5e49225198a.jpg

△省委党史研究院研究二处处长闫化川

闫化川:值得党史史志工作者学习借鉴

“陈璞平先生50余万字的鸿篇巨著《最后一战》由青岛出版社正式出版发布,可喜可贺!匆忙拜读、学习之后,感觉收获很大,启迪良多,我觉得该书有‘三个特点’:站位高,立论宏远,提出了新的观点;旁征博引,史料丰富,贡献了一些新史料;文笔优美,娓娓道来,让人不忍释卷。”省委党史研究院研究二处处长闫化川说,特别是作者从“纪实文学”角度,转换了研究视角,较好处理了研究和宣传、历史和现实的关系,非常值得地方党史史志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闫化川表示,今年2月,省委党史研究院赵国卿院长在全省党史研究院(地方史志研究院)院长会议上,系统阐发了党史研究需要坚持的“四个关系”,即正确处理好:政治和学术、研究和宣传、历史和现实、内部研讨与公开发表的关系。《最后一战》一书,虽然是纪实文学,却较好处理了“研究和宣传”的关系,在推动党史研究资政育人、宣传红色禹城、传承红色基因方面树立了标杆、作出了表率。

dd4e7ef4-78a5-4Eqa-9914-b379c086c911.jpg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原党委书记李平生

李平生:一本书讲好一段抗战故事

“我和陈璞平是山东大学历史系的校友。坦白讲,我在此次活动前一周拿到并认真读完这本书,很是受益。这本书也让我感受到了璞平兄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浓浓的家国情怀。书中不仅有大量的史料和第一手的原始档案支撑,他还走访了大量历史创造者的后人,甚至是那段历史隐隐约约的见证者,比如当年只有六岁的一个小孩。”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原党委书记李平生说,这部作品像极了一条精美的珠串,作者用巧手将其穿针引线,成就了一部时代佳作。

“历史研究写作,注重‘竖着进去、横着出来’。所谓竖着进去,可理解为按时间顺序这条主线写作;横着出来,就要在进去后‘跳出来’,能够提出概括性的结论。这在《最后一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李平生说,陈璞平用一种强烈的情怀去追寻、去整理这些历史,留给读者的更多的是一种启示。

李平生表示,禹城大战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品读《最后一战》,让他感受到该书还有极强的乡土教育能力。在相关章节段落中,能够看到一个村庄、一座城的乡土历史,体现了乡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结合,这也有利于读者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对保存、传承、弘扬、宣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鲁西北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人民抗日斗争的伟大历史,培育人民爱家乡、爱故土、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160c81a7-d35a-44a4-8509-a75fc45473a0.jpg

作者简介

陈璞平,祖籍山东禹城,1961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十佳理论工作者。德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德州市党史专家库总顾问。出版有《迷航——1927陈独秀在武汉》《兵出渤海湾》《西风烈》《将军泪》《渤海女兵西征记》《乱世兄妹》等多部著作。

9706628c-3a92-4d93-b11c-1a680bdab00e.jpg

已有0人点赞

637334300423557261344394321.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