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用这17字直白而热烈地表达了对至圣先师孔子的敬仰之情。两千多年间,一批又一批文人志士来到山东曲阜,登临尼山,拜谒
何以中国,弦歌不辍。 齐风鲁韵,根深源远。山东的文化传承源远流长,自先秦时期齐鲁文化的形成开始,到春秋时期儒家文化的兴盛,这片土地积累起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齐鲁大地,孔孟之乡。不止孔孟,孙膑、王羲
山东,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从远古时代的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到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再到岳石文化,山东的史前文化谱系清晰、脉络完整,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重要支柱。如今,山东在文化
11月30日,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等联合组织开展的“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山东省济宁市启动。孔府景区、尼山圣境、尼山孔庙……活动期间,约300名嘉宾“走读”儒风,在齐鲁大地悠长的
山东16家企业入围2024中国隐形独角兽企业500强,位居北方第二隐形独角兽,如何兑现天赋?10年前,“独角兽”企业应运而生。人们发现,凭借核心技术和颠覆性的商业模式,一家企业从初生牛犊跃升为行业巨头
在2024年新版全国统编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科书里,蛋壳黑陶高柄杯被作为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代表进行了专门介绍。这件蛋壳黑陶高柄杯高26厘米,口径9.4厘米,最薄处仅有0.2~0.3毫米。专家们形容
白陶细腻泛柔光,独特双鋬似展臂,身形优雅若舞者。作为莒州博物馆的“可爱担当”,双鋬白陶鬶出土于莒县陵阳河遗址。该器物由夹砂白陶烧制而成,是用来盛水的炊具。东夷民族以鸟为图腾,故创造出似鸟的陶鬶,整件器
中国网曲阜12月2日讯(记者张静)青铜器“商周十供”、战国时期黄玉马、《孔子杏坛讲学图》、明代蟒袍、记录400多年历史的孔府档案……孔子博物馆珍藏着具有鲜明中国传统家族特色、极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置
11月30日上午,“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山东曲阜启动,十余名网络达人同期受邀来到山东,实地感受孔子故里、礼乐山东的文化魅力。网络达人“一笑倾城”表示:“来到了曲阜,有幸了解到更多中国
11月30日,“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据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李罡介绍,跋山遗址群的发现和研究已初步构建起沂河上游区域距今10万年以来的考古文化序
六艺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不仅是古人智慧与才能的体现,更是我们今天可以借鉴和传承的宝贵财富。让六艺在新时代熠熠生辉,让传统文化之树生出葳蕤蓊郁的生
在临沂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一座西汉说唱俑以丰富的面部表情、夸张的肢体动作,单腿弯曲站立两千多年,仿佛在向游客们诉说着不为人知的历史典故,成为博物馆的“顶流”。博物馆下班之后,说唱俑开始了它的“表演
文化底蕴深厚的大口尊、制作精美的双鋬白陶鬶、造型粗犷的牛角形陶号……在莒州博物馆的一方天地里,众多文物宛如璀璨星辰,各自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今天,让我们开启一场莒博文物的“C位”争霸赛,为你心中的“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