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段婷婷
实习生 李雅楠
在济南高新区磐升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展厅里,一只特殊的裸鼠引人注目——它背上的一块皮肤,生长出了乌黑的人类毛发。这是磐升生物凭借皮肤再生修复技术交出的答卷,更是中国再生医学领域关键技术突破的生动缩影。
以往,皮肤修复只能形成简单的皮肤层次,难以重建毛囊、汗腺、皮脂腺等皮肤附属器官,导致再生皮肤缺乏正常功能。2013年,带着破解这一难题的决心,磐升生物创始人邢志青携首席科学家吴训伟从美国归来,在济南高新区开启攻关之路。
2014年,团队实现“从0到1”的突破:全球首次通过体外培养细胞,成功再生出包含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层的完整皮肤,更关键的是,皮肤具备成熟的毛囊、皮脂腺、汗腺、血管、神经等附属器官,具备正常皮肤的生理功能。2017年12月,这项技术正式获准临床应用。2018年,一名烧伤面积达97%的2岁患儿,依靠磐升生物定制培育的再生皮肤重获新生。
“从‘自体培养’到‘异体通用’,磐升不断提升技术适应性。”日前,磐升生物副总经理王军告诉记者,经过持续攻关,团队成功研发出标准化人工皮肤产品,通过去除异体皮肤细胞的免疫原性,让“一块皮肤救多人”成为可能。如今,这项技术已为慢性皮肤溃疡、重度烧烫伤等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路径。
十余年来,磐升生物以这项核心技术为根基,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如今已培育出组织工程、智能制造、生物芯片、医疗美容、低温智造五大业务“枝干”,孕育出5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1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产业链上游,磐升生物瞄准细胞制备,打造出全球领先的双智能化细胞生产存储管理平台。
王军介绍,该平台凭借全封闭隔离器、六轴机器人、AI视觉识别等技术,实现细胞分离、培养、扩增、制剂全流程无人干预,单批次可处理100亿级细胞,年产量能满足5000名患者的治疗需求,是传统人工产能的8-10倍。
细胞制备从“手工小灶”到“智能工厂”,带来的是细胞治疗普惠化。以CAR-T为例,传统人工制备单剂成本高达80万元-120万元,智能生产可将单剂综合成本降至20万元以内。
而在产业链下游,生物芯片技术也在持续突破。王军向记者展示了一款试剂盒:将60份血液样本同时滴入检测芯片,半小时内就能精准测出12项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为肿瘤早期筛查、诊断检测、精准治疗和预后跟踪提供快速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日前,磐升生物自主研发的“胶原贴敷料”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经过十几年技术积累,磐升生物已拥有近20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超60项,获批二类医疗器械40余项、三类医疗器械1项。王军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争取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
■记者手记
磐升何以攀升 □ 本报记者 段婷婷
从“0到1”的技术突破,到“1到N”的产业延伸,磐升生物的发展壮大,正是技术创新引领产业跃迁的生动注脚。
创新的分量,藏在啃“硬骨头”的定力里。在磐升生物展厅的专利墙上,近200项专利证书密密麻麻排列,构成了企业的技术“护城河”。200余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超50%,2024年企业营收2096万元,研发投入占比高达18%。这份对技术的坚守,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的价值,在于对行业“痛点”的精准回应。无论是细胞制备还是肿瘤早筛,技术最终的指向都是降低成本,惠及大众。磐升生物“以需求为靶”精准破局,让尖端技术走出实验室,变成普通人用得上、用得起的产品。
创新的格局,落在“全链条”的系统深耕中。在磐升生物的产业版图中,五大赛道与各类产品构成“根脉相连、枝叶共生”的生态。以产业化视角构建全链条产业格局,让每一项技术突破都能找到落地场景,每一个应用场景又能反哺技术迭代,打破了产业“单点突破”的局限,让产业之“林”拥有了抵御风险、持续迭代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