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当,当——”
2025年7月7日上午9时许,伴随着庄严浑厚的和平钟声,全面改造升级的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http://3d.sdkrzzjng.com/)正式焕新开馆。
十年前的今天,全国首个3D抗日战争纪念馆——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第一次与全网观众见面。上线十年来,纪念馆累计访问量超5亿人次,成为重要的线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融合了AI、元宇宙、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的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焕新亮相,实现了从传统3D展示向深度沉浸、智能交互的数字化蜕变,推动红色教育从“单向传播”进入“全民共情”时代。
跨越十载春秋,我们再一次相聚在这红色丰碑之下。这是一场科技与历史的碰撞,是一场伟大抗战精神和沂蒙精神的薪火相传!

改版升级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中,山东形成了鲁中、鲁南、渤海、胶东、滨海五大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山东军民浴血奋战,为民族独立和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战略贡献。
如何让“年轻代”“网生代”对这段壮烈历史真正入脑入心?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用十年探索交出答卷。

此次升级聚焦技术应用、内容体系、体验模式三大维度,形成了包括多端无感访问、元宇宙共览空间、深化展厅内容叙事、高精度还原关键场景、创新社交化传播、智慧互动体验六大核心亮点。
“这次升级的核心突破,在于引入元宇宙和AI大模型技术,实现了虚拟空间的跨平台实时交互。”项目负责人介绍,此前的3D展馆是“单人浏览”模式,引入元宇宙技术后,每位参观者拥有专属数字分身,可在虚拟展厅中实时交流参观感受,协作完成例如向烈士献花、点燃火炬等集体仪式,使线上参观从个体行为跃升为社群共情体验,极大便利了主题党日、线上研学等集体活动的开展。

不仅如此,纪念馆还全新开发了AI智能导览助理。参观者可随时向其询问展陈内容的背景、山东抗战的史实细节,获得即时、翔实的解答,深化对光辉岁月的理解。
“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史料翔实、展陈生动、访问便捷、互动智能的线上抗战纪念与教育空间。这是山东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新时代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的重要实践。”该项目负责人强调。
以科技之笔让抗战精神可感可传可永续
动动手指,点击屏幕,即可“漫步”在升级后的网上纪念馆里。抗战历程厅里,气势恢宏,全景展现了山东抗战的光辉历程;日军暴行展示厅里,凝重肃穆,一份份史料、一张张图片,控诉着侵略者的暴行;武装斗争厅里,惊心动魄,生动再现了当年的战斗场景;抗战英烈厅中,庄严肃穆,叙述着革命先烈的生平事迹……

“漫步”在网上纪念馆里,参观者可与虚拟英烈形象进行“时空对话”,可化身指挥员运筹帷幄,可在红歌互动区演唱经典歌曲,也可在特定点位生成专属海报,并分享到朋友圈。
“网上山东抗战纪念馆的改版升级精准契合当下,尤其是年轻人的信息获取习惯,有效补齐了线上抗战教育的短板。”历史爱好者林女士表示。
“该馆整合了山东抗战的珍贵史料与研究成果,堪称‘永不落幕的展览’和‘互联网时代的革命历史教科书’,赋予‘互联网+’更深厚的内涵。”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杜学霞评价:“其社会价值在于教育警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学术价值在于为山东抗战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从实体馆的‘年访一次’到云上馆的‘指尖抵达’,我们守护的不只是记忆,更是民族精神的血脉。”

从3D实景到元宇宙共览,从信息展示到情感共鸣,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以科技之笔,创新了数字时代红色文化传承的新路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岳思平表示:“期待焕新上线的纪念馆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持久而重要的作用,让抗战精神可感、可传、可永续。”
当年革命先辈以热血铸就长城,今日我们以数字技术守护记忆——这场跨越时空的接力,正是抗战精神“永不落幕”、沂蒙精神代代相传的最佳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