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与您息息相关!德州市人社局要办这些民生实事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头条 / 正文

辟谣平台.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与您息息相关!德州市人社局要办这些民生实事

转载 靳冬群2025/04/22 18:29:1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德州发布 编辑:德州发布 8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4月22日,我市召开“2025年度民生实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邀请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隋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焦方兵,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常健勇,市教育局总督学,新闻发言人范宜超,市社保中心副主任赵亮出席,介绍本部门承担的2025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人社工作与民生紧密相连。2025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人社局聚焦群众现实需求,围绕增进民生福祉,共谋划实施了4项民生实事,分别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集体补助扩面惠民、项目化技能培训促农民工就业增收、特色公益岗扩容提质、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
  第一件实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集体补助扩面惠民。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集体补助试点,通过支持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对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予以补助,进一步增加居民个人账户积累,稳步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2025年全市力争覆盖300个村以上。目前,已联合财政、农业农村、税务等部门印发了《深化全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各县(市、区)对辖区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调研,市县联动、协同推进,已落实补助村(居)达123个。
  第二件实事:项目化技能培训促农民工就业增收。主要是面向返乡农民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重点群体,突出智能制造、康养照护、直播电商等重点领域,实施“岗位需求+技能培训+就业推荐”三位一体的项目化培训模式,全年计划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次以上。目前,我市已发布2025年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指导目录,涵盖养老护理员、无人机驾驶员等153个职业工种,陆续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21人次,“康养领域技能培训”还入选全省绿色低碳职业技能培训精品项目。
  第三件实事:特色公益岗扩容提质。城乡公益岗是困难群众就业的兜底举措之一,我市已连续4年将其列入全市民生实事。今年将围绕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等重点群体,结合基层养老托幼、乡村文化振兴等公共服务需求,新开发“二孩三孩妈妈”“农田管护”“就业帮扶”“助老服务”等特色公益性岗位10000个。截至3月底,全市在岗群众已达到8.2万人,既帮助了困难群众就业增收,也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件实事: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按照国家和省级部署,聚焦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探索建立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由平台企业按订单量为劳动者缴费,力争年底前覆盖出行、外卖、同城货运等平台企业劳动者5000人以上。目前,已结合全省工伤认定规程最新要求,围绕职业伤害确认、劳动能力鉴定等关键环节开展专项培训,进一步建立职业伤害确认工作机制,做好政策落实各项准备工作。

  下一步,市人社局将以办实办好民生实事为己任,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采取项目运行的方式,扎扎实实、不折不扣推动各项实事落地见效。



答记者问



  职业技能是影响劳动者就业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请问人社部门在推进“项目化技能培训促农民工就业增收”方面有哪些考虑,下步有哪些工作重点?

焦方兵

  今年以来,我市紧盯服务产业、扩大就业的工作目标,聚焦返乡农民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重点群体,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加快打造“岗位需求+技能培训+就业推荐”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通过培训强技能、促增收,目前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下一步,将聚焦破解结构性就业供需矛盾,深化“康养领域技能培训”等精品项目建设,在强体系、优服务、树品牌三方面持续用力:
  一是完善技能培训宣传推介体系。在人社门户网站等多平台开设职业培训专栏,动态发布补贴性职业培训指导目录、职业培训课程班次等信息,加强培训就业联动,常态化征集企业和劳动者培训需求,建立“职业培训地图”,全年力争补贴性培训覆盖5000人次以上。
  二是优化特色技能培训服务。围绕智能制造、直播电商等就业吸纳性强的行业领域,挖掘一批重点培训项目,以备案、遴选、招投标等方式,优选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强化优质培训资源供给,完善培训后就业情况跟踪服务机制,确保培训成果真正转化为促进就业实效。

  三是培育优质专项能力提升项目。以家政服务职业化、品牌化建设为导向,实施家政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劳务品牌培育等四项行动,助力打造“德州巾帼家政”等系列特色劳务品牌,形成“地区+职业工种”品牌矩阵,持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对接服务,力争开展家政类培训8000人次、发放家政类技能等级证书1500人以上,让更多群众“好就业”“就好业”。


  社会保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请问在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集体补助扩面惠民方面,我市有哪些具体举措?

赵亮

  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每位群众。去年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集体补助工作,不断完善“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补贴”多形式基金筹集办法,试点先行、逐步推广,到今年底力争覆盖300个村以上。
  在工作推进上,主要突出三个精准:一是精准建立动态数据库。市、县、乡三级联动,全面摸排村集体相关情况,掌握村集体收入状况、可支配资金、缴费档次、补助需求等基础信息,建立“一村一策”动态数据库。二是精准细化推进路线图。联合财政、农业农村、税务等部门印发《深化全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专项工作机制,科学编制工作规范,稳妥有序推进落实。三是精准抓好宣传引导。组建专业政策宣讲队伍,结合“社保政策进万家”活动,从优惠政策、申请流程等方面深入解读,目前已开展政策宣讲56场,落实补助村居达123个,惠及群众5613人。

  下一步,我们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居民养老保险集体补助覆盖面,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一是坚持广泛发动和自主自愿相结合。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发动,讲清实施集体补助的民生账和民心账。强化业务联动,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严格履行集体决策程序,扎实有序开展补助工作。二是坚持多种补助形式与多元筹资渠道相结合。引导采取定额补助、群体倾斜、多缴多补、托底激励的多种补助形式开展工作。鼓励在传统集体收益的基础上,通过农业项目分红、村办企业补助、爱心企业捐赠等实现多元渠道筹资。三是坚持普惠思维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坚持分类施策,探索与村民基层治理、文明实践积分、基层党建挂钩的“奖励性”补助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更好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努力提供更充分、更公平、更有温度的养老保障。

已有0人点赞

637334300423557261344394321.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