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1000场公益培训+5000场文化活动!德州文化惠民直抵百姓家门口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头条 / 正文

辟谣平台.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1000场公益培训+5000场文化活动!德州文化惠民直抵百姓家门口

转载 靳冬群2025/04/12 08:43:2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德州发布 编辑:德州发布 10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4月11日,我市召开“2025年度民生实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邀请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三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齐何军,市司法局副局长、三级调研员路平,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马健,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撒晓妹,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科长侯胜立出席,介绍本部门承担的2025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市文旅局始终把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把暖民心的事办细、把顺民意的事办好。将文化惠民工程列入全市民生实事,目的就是回应群众期待,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初衷就是让广大基层群众享受到更为丰富的优质文旅资源。市文旅从均等化、标准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到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改革深化,以及推进文化社区、人文乡村建设等,“文化+民生”的改革创新举措内涵在不断丰富。
  一是组织1000场全民艺术普及公益培训。主要依托全市公共文化馆(站)开展,涵盖了声乐、器乐、舞蹈、书法、戏曲以及语言艺术表演等多项内容,同时增设了夜间和周末培训课程,让更多市民近距离接触艺术。
  二是举办5000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小戏小剧展演、“四季村晚”、“村歌”、广场舞、合唱、健身彩带龙等等,搭建群众乐于参与、主动加入、便于消费的自我展示平台,真正做到“群众演、群众看、群众赞”。
  三是推动市直院团精品剧目进剧场惠民演出60场以上。包含歌舞剧、杂技剧、儿童剧等多种剧目,让惠民演出走进专业剧场,实现惠民舞台演出常态化,广大市民朋友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免费领票、凭票观看。
  四是“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活动实现行政村100%全覆盖。继续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将一大批歌舞、杂技、京剧、梆子、马堤吹腔等好听好看的文艺节目送到老百姓家门口,为大家带去欢乐。

  2025年,市文旅将更加贴近民生,通过政策引导、资源下沉、设施完善、活动创新等方式,持续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擦亮“百团汇演”“村晚村歌”等品牌,实现文化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答记者问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是市文旅局民生实事的“重头戏”,请问,今年有没有什么新特点?


  马健:今年,市文旅局秉承“聚人气、惠民生、促消费”的宗旨,创新深化“文旅+”发展模式,将文艺展演、市集展销、繁华商圈、多彩项目等资源整合,持续举办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今年主要呈现以下4个新特点:
  通过“文旅+展演”聚拢“人气”。举办威风锣鼓、抬花杠、跑驴等锣鼓喧天、欢乐喜庆、热闹非凡的各类民间艺术演出,以独特的传统文化魅力吸引老百姓的目光,聚拢人气。同时,探索由市级展演引领,12个县(市、区)全部举办,万名百姓受益的“1+12+N”的“文旅+”发展模式,进一步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通过“文旅+市集”汇聚“财气”。除了精彩的文艺表演,我们也会推出一系列好玩好看、老百姓乐于体验和消费的民俗文化特色集市。全市独具特色的非遗美食、文创手工、民间艺术等都能亮相,大家可以穿梭在各种特色集市之间,品尝地道的美食,挑选心仪的商品,尽情享受欢乐时光,感受文化魅力。
  通过“文旅+商圈”释放“热气”。我们将联袂商圈举办民俗文化展示、非遗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文旅融合系列活动,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延伸出更多吸引市民、游客的新业态和新路径。同时,积极搭建平台,以文旅商融合发展为抓手,多元艺术与商圈共促共融,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助推文化“流量”变消费“增量”。

  通过“文旅+活动”点燃“烟火气”。“小戏小剧”趣味多、“百团汇演”火出圈、“四季村晚”齐点赞、“群众合唱”展风采……全市公共文化场馆积极发力,以书画展览、阅读分享、非遗体验、研学宣教等丰富多彩的惠民活动,点燃节日、假日、平日的“烟火气”,向全国展示德州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更多人关注德州、来到德州。


  请问我市在推进“一村一年一场戏”与“精品剧目进剧场”工作中,如何在精准实施的同时,推动地方戏曲传承与文化惠民双向赋能?


  马健:我市实施这两项文化惠民工作,旨在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一村一年一场戏,以全域覆盖守护乡土文化根脉。自2014 年起,我们就秉持“政府补贴、市场运作、院团演出、群众受惠”的原则,将梆子、马堤吹腔、一勾勾、歌舞、杂技等精彩节目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实现“村村有戏、年年不断”。同时,推出京剧《霸王别姬》《三岔口》等点单式剧目,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扎根。

  精品剧目进剧场,以品质升级激活文化惠民动能。着力推动市级院团携精品剧目下沉基层,将杂技剧《山水国潮》、音乐剧《兵出渤海湾》等改编为小剧场版,全年将在各县市区惠民演出70余场,构建“市级精品——县域剧场——群众共享”的通道,进一步提升我市精品剧目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激发内生动力,以文化惠民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一方面,我们通过“一村一年一场戏”守住文化惠民“乡土味”,传承地方乡土文化;另一方面,我们以“精品剧目进剧场”提升文化服务“时代感”,引入现代精品剧目。两者协同,让民生紧随群众的声音,把实事办到心坎上。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深耕,让文化惠民工程成为守护文化根脉、赋能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

已有0人点赞

637334300423557261344394321.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