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物联网时代,电子猫眼、可视门锁等智能安防设备走进千家万户,这些设备集门铃、监控、录像等多功能于一体,还能连接无线网络进行云存储。可视系统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安全感,但对于“被入镜”的邻居而言似乎并不友好。
4月1日,《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首次对公共场所和居民区视频设备的安装、使用、数据管理提出系统性规范。《条例》的实施不仅让家门口的安全变得更加可控,也让个人隐私得到更好地保护。
近日,记者走访中了解到,如今人们对家庭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可视门铃、电子猫眼这些具有抓拍录像等功能的智能安防产品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然而,这些安防产品却导致邻里之间的矛盾凸显,使用者想靠这些设备保障自家安全,而邻居却不想暴露于“监控”之下。
“每次从家里出去,对面的门锁就会提醒‘人脸识别错误’。”家住德州天衢新区高地世纪城小区的李先生告诉记者,自从对面邻居装上了可视智能门锁,他每天进出家门都有一种被“监视”的感觉。
李先生表示,自己每天出门、回家的时间,家里什么时候没人,这些都是家庭隐私。他认为,对面邻居的可视智能门锁识别灵敏度过高,侵犯了他的隐私权。李先生多次与邻居沟通,邻居却不愿换掉新装的可视门锁,这让李先生很是苦恼。
“我只是出于保护家人的安全考虑,从未想过要窥探他们的隐私。”对面邻居陈女士认为,小区里外卖员、快递员和一些不明身份的人频繁进出,可视门锁可以通过手机App查看到访情况,一旦有可疑人员徘徊逗留也能监测到,只是没想到门锁灵敏度有点高,一有情况就会提醒并记录。
为了保障自家安全,装了一把可视智能门锁,没想到让原本和睦的邻里关系闹得有些僵。
4月7日,记者来到德百大楼负一楼家电卖场看到,可视安防设备被摆在店里显著位置,前来咨询的市民络绎不绝。“这款可视智能门锁可以远程开门、变声通话,性价比也很高。”一名工作人员正热情地为顾客讲解产品。
记者走访多家店铺发现,线下在售的可视安防设备分为两种,一种是电子猫眼,价格为169元至299元;另一种则是可视智能门锁,价格为999元至3999元。
“可视智能门锁价格越贵,功能越多。”某品牌工作人员刘女士介绍,这款标价1999元的可视智能门锁有密码开锁、刷脸开锁、AI双摄全景猫眼等7种功能。另一款3999元的可视智能门锁,则有172°高清广角摄像头、App远程视频可变声通话、智能AI人形侦测实时录像等12种功能。
刘女士告诉记者,可视安防设备主打“24小时监控”“人脸识别”“云端存储”等功能,销量一直不错,消费者主要是独居女性,以及有老人孩子的家庭,很多人觉得安装后更放心。“中间价位的可视门锁销量最高,具备的功能相对较多,且比较实用。”刘女士说。
“您家门口是否安装了可视门铃?”当天,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市民,其中有12名市民表示已安装,8名市民表示未安装。
“我家是一梯一户,鞋柜就在门口,平时快递员也会把快件放在门口,去年搬家时就安装了可视门铃。”市民张先生说。
“我家是一梯四户,和邻居家门紧挨着,安装可视门铃就意味着能实时监控到邻居家门口。”市民王先生说,前期他和邻居沟通,对方明确表示反对他家安装可视门铃,无奈之下,他只好在家里安装了智能摄像头。
“我家住老旧小区的一楼,楼上邻居回家时都会经过我家门口,每次有人经过,可视智能门锁就会发出提醒,或者给我的手机发送提醒短信。”市民夏先生说。
随着因可视门锁产生的侵权纠纷不断出现,生产厂家从技术上进行了改进,个别产品具有逗留抓拍延长、支持隐私区域遮蔽等功能。
某品牌客服人员介绍,该品牌一款可视智能门锁具有延长逗留抓拍时间的新技术,以往有人在家门口停留0.5秒钟就会被抓拍,如今延长至3秒钟。此外,消费者可调节遮挡区域,也就是将邻居家的位置设为隐私区域,在可视门铃的监控视野中,隐私区域则是黑色方块,未被遮挡区域则不受任何影响。
自家安全固然重要,邻居的隐私同样不容侵犯,《条例》明确,在非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设备设施不得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不得非法对外提供或者公开传播涉及公共安全、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的视频图像信息。
记者咨询相关律师了解到,业主出于安全考虑安装、使用可视门铃、电子猫眼等智能设备都是可以的,但前提是不能损害公共利益和其他人的合法权益,且监控范围应严格限制,不得超出必要范围。可视安防产品的摄像头不得直接或间接拍摄门口人员往来轨迹、公共楼道等公共空间。
律师提醒,一旦侵犯他人隐私,根据民法典规定,侵权人可能需要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
《条例》也明确规定,对违法安装图像采集设备设施,或者非法对外提供、公开传播视频图像信息的,没收设备设施、删除视频图像信息、给予罚款处罚;偷窥、偷拍、窃听他人隐私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禁止在公共场所的下列区域、部位安装图像采集设备及相关设施: (一)旅馆、饭店、宾馆、招待所、民宿等经营接待食宿场所的客房或者包间内部; (二)学生宿舍的房间内部,或者单位为内部人员提供住宿、休息服务的房间内部; (三)公共的浴室、卫生间、更衣室、哺乳室、试衣间的内部; (四)安装图像采集设备后能够拍摄、窥视、窃听他人隐私的其他区域、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