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AI”进课堂已是必然,AI能帮教师做什么?能给学生带来什么?能让课堂带来哪些变化?又能帮家长做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走进德州多所学校发现,AI技术已深度融入教学全流程,从智能点名到学情分析,从虚拟教师到个性作业,一场教育数字化转型正在悄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4月7日,德州学院附属小学五年级二班语文课上,杨月汐站起来朗读清明节假期布置的作文,题目为《我的梦想》,“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数学老师,我希望通过努力,能够激发更多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这个奇妙的世界。”
这篇作文充满想象力和对未来的热情,更让学生们惊讶的是,随着她朗读结束,多媒体屏幕出现了老师制作的AI动画,正是作文中描写的场景,而站在教室中教课的老师,正是杨月汐。
十多秒的AI视频,让班级里爆发出阵阵赞叹,更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梦想照进现实”。AI软件运用于教学,使课堂更加活跃、灵活,而AI类教学工具的运用,则是教学的补充。
在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体育课上,一位“AI体育老师”正式亮相,这是一台集教学、预测、数据分析三合一的智能机器,可以帮助学生记录跳绳数目、跑步时间,并通过视频分析,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提高运动能力。
“感觉现在的体育课科技感十足,就像私人教练一样,它比我自己还了解我的运动水平。”四年级学生赵语赫说。
不仅如此,德州多所学校也积极尝试AI+教育带来的奇妙反应,如运用代码编写点名小程序,课上一键点名,随机互动提高了学生听课注意力;将几何图形拆解过程做成带有哪吒元素的小视频,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想象力较弱的学生学习“几何”相关知识。
一节增加AI元素的课堂,是如何准备的?德开小学明德校区六年级教师齐悦向记者展示了这个过程,她以“小小银行家”一课为例,常规课堂教学是以课本内容为指引,串联起货币起源与发展。
而当这节课应用上AI,首先,她将课程导入DeepSeek,生成思维导图,然后将各部分扩展链接,加入历史、人文、英语、数学、信息技术等知识。如货币起源,世界货币部分,增加人文和历史知识;每个国家货币样貌及全称,运用到地理和英语知识;目前使用的电子货币,涉及数学和信息技术知识。由此,这节课也真正实现跨学科教学。
“教师运用AI备课,并不意味着‘一键生成’,反而是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齐悦介绍,她在课堂最后增加了“未来展望”环节,让学生们放飞想象力,描述未来银行的样子,而她利用多媒体现场生成图片和动画。这也就意味着,这堂课将一直处于变化中。
在齐悦的电脑桌面上,有10多个AI软件,她坦言,运用AI打磨一节课,可能这些软件会全部用到。即便课堂已经很受学生欢迎,齐悦仍常常感觉“还有很多进步空间,AI能给课堂带来无限可能的未来”。
不仅如此,不少老师还大胆设想,未来的课堂或许会是“教师+AI”的“双师课堂”:一位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解知识,一位AI教师在大屏幕里通过捕捉学生动作与微表情,及时做出学情反馈,如此可以极大提高课堂效率。
AI进课堂的下一步,正是家长们所焦虑的:孩子会不会依赖AI写作业?对此,德州学院附属小学教师张明超的回答是,“AI是新技术,并非洪水猛兽,学生可以用,我还会教给学生、家长,如何正确使用。”
张明超曾受邀在各县(市、区)举办的“AI赋能教育培训”中担任授课老师。他讲的课中,不仅有AI应用于教学的技术,也有自己对于AI应用于教育的态度,他认为“技术扩散是大势所趋,用于转变是立足支点”。
同时,他也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们普及AI应用知识。日前,他在班级群发布一则消息“学生可以尝试用豆包‘智慧体’引导学习”,有家长存疑“让孩子用手机搜答案?”张明超回应,“善用AI并不是搜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导解题,并从中找到思维堵点,还可以针对堵点生成新题巩固练习”。
为让家长信服,他邀请一位存疑的家长,亲自用AI智慧体解出一道数学题,几分钟后,这名家长在群中回复,“在AI讲解下,真的一步步解出来了,可以让孩子们大胆尝试一下新技术!”
同时,张明超还通过导入学生试卷的方式,让AI进行学情分析,生成新试卷,进行个性化辅导。“现在我们班学生的家庭作业,不再是千篇一律,可能每个人的都不同。”张明超说。
从技术焦虑到课堂革命,人工智能已经参与到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设计和学生成绩分析等各个环节中。如何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也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答题”。
“AI不仅是效率工具,更是推动教学模式从‘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型的引擎。”德州学院附属小学校长谭善岭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他聘请德州学院专业老师进校为教师们授课,鼓励教师走出去学习更多先进技术。目前,学校教师已实现AI技术100%覆盖,各学科的智慧课堂正在研发中。
这场教育变革背后是系统化布局:此前,德州教科院举办教育数字化应用线上培训活动,首场课堂吸引了全市中小学教师2万余人次在线参与;天衢新区举行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工作培训,200余名教学骨干到场聆听;德州市新湖南路小学、德州九中、德州二中等学校也相继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培训,学习内容覆盖指令优化、资源搜索、智能评价等十大场景,助力教师从“技术使用者”向“创新设计者”转变。
接下来,德州将分年级进行AI教学探索:小学低年级注重感知与体验,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侧重理解与应用,高中阶段聚焦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市教科院将开展系列专题培训及实践研讨活动,赋能教师专业成长,助力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并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