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周宪波:北营社区的暖心“110”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头条 / 正文

辟谣平台.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周宪波:北营社区的暖心“110”

原创 靳冬群2025/03/27 00:15:1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编辑: 23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南

“哥,你这是出门去?”听声音,就知道“小周”来了。

“小周”名叫周宪波,是德州市公安局德城分局剪子股街派出所的一名辅警。

在负责北营社区的10年时间里,他每天骑着电动车围着管片区北营社区最少巡逻3圈;一部电话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手机里有182个便民服务电话,他就是居民心中的“便民服务站”……

起昼伴骄阳,入夜逐繁星,周宪波用脚步丈量辖区,步履匆匆间,丈量出他对工作的热爱和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走进一家门,认全一家人,说一句好话,做一件好事,留一个电话,进一个服务群。”

45分钟“工作圈”  一部电动车上骑出“安全半径”

长相朴实,脸上总是带着温和的笑,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说话有些“大嗓门”……初见周宪波,耿直的他表示自己不善言辞,但说起自己负责的北营社区却如数家珍。

“北营社区共占地552亩,有800多处房屋,户籍登记是432户,流动人口502人……”而这些数字是周宪波用自己的电动车一点点“丈量”出来的。“每天我都要骑电动车围着社区绕三圈,这个绕圈可是有学问的。”他说,正常围着社区骑一圈只需要十几分钟,但是他骑一圈却需要45分钟。“社区的每个地方他都要跑到,即便是犄角旮旯都不放过。”社区居民最了解周宪波的工作。不仅如此,在骑行的过程中,看见有需要帮助的居民,他马上停车上前询问,无论大事小情,他都会不遗余力。在北营社区的10年时间里,他骑着电动车跑了一万多圈,对于每户家庭人口情况、门牌号他都牢牢记在心里,只要你问,没有他答不上来。

ede9ae532a31af14ed6c7888787ed1f.png

北营社区家家乐便民超市老板马兰香说起周宪波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虽然我在北营社区住了20多年,但对社区的熟悉程度远不如他。一次,小区的一位居民要办证明,因为着急出门,所以找到小周,小周知道情况后,马上给派出所打去电话,说明情况,并准确地说出了此人的家庭门牌号。”马兰香当时很是惊讶,“真没想到,他对我们社区的居民已经了解到如此地步。”

周宪波说,他喜欢给工作做“加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北营社区的居民于他已经是家人般的存在。“走进一家门,认全一家人,说一句好话,做一件好事,留一个电话,进一个服务群。”这是周宪波总结的“六个一”工作法。通过这个工作法,他要让北营社区“警民双熟悉率”达到101%。

“一机在手,信息全有”是他的工作秘诀。翻开周宪波的手机通讯录,里面存有4800多个群众电话,每个号码后都标注着200余字的详细信息:家庭住址、成员情况、矛盾隐患、服务重点……这些密密麻麻的备注,是他走遍社区每家每户的见证。

24小时开机  只为群众能随时找到他

“必须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多走一步、多想一点、多说一句……”

 除了4800多个群众电话,周宪波的手机从不关机,这是他对北营居民的承诺,正因如此,他的手机随时随地都会响起,有事找小周、心情不好找小周……周宪波似乎成为他们遇到困难时的“第一选择”。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时针已经指向午夜12点,周宪波的手机再次响起,原来是北营社区的一户居民说自己旁边的房屋内有声响,严重影响了睡眠,周宪波从床上坐起来,缓了缓神,再次和居民确定情况,拿起手电和大衣就出了门。可到了居民家却没听到任何声响,但对方却坚持说自己听到了。为了弄清真实情况,二人约定第二天凌晨再次查看。到了约定时间,周宪波准时到达,等待一个小时,仍然没有任何声响,可这位居民依然坚持,于是周宪波拿来梯子和他一起上了屋顶,在上面蹲守了1个多小时,依然如此前情况。当时正值寒冬,等他们下来,冻得牙直打颤,即便如此,周宪波也没有任何埋怨,还是耐心地为对方解释,直到对方打消疑虑。

a7b97c8e087911181b6a68adf720945.jpg

“居民事情无小事,即便再小也是大事。”如何做一个群众满意、需要的警察,周宪波一直在努力,从未懈怠。在北营社区的10年间,他最多的时候定过20多个闹钟,从凌晨1点35分到深夜11点45分,“检查酒吧营业时间”“提醒拔电动车电源”“探望独居老人”……每一个闹钟都为社区群众而响。他曾解释说:“我是担心自己忘事,定上闹钟多个保险。”在他超强的责任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下,近年来北营社区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

在派出所的文件柜里,周宪波的工作记录本堆满四层格子,每一页都写满琐碎却温暖的细节:钥匙丢失求助、噪声纠纷调解、车辆未锁提醒……其中,一本名为“拉车门”的册子格外醒目。据了解,自2023年以来,周宪波每天晚上下班后会在社区做一项“拉车门”工作,及时发现未落锁车辆,有效防范了群众财物被盗风险。2024年1月份,周宪波发现社区路边停放的一辆车未落锁,当他打电话通知车主时,车主才意识到自己的5万元现金还遗忘在车上,赶忙下楼取回现金,避免了现金被盗的隐患。

“必须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多走一步、多想一点、多说一句,社区工作虽然多是鸡毛蒜皮的琐事,但它关乎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感受。”周宪波说。

 182个服务电话  他是行走的“便民服务站”

“群众需要什么,问到我就是问最后一个人。”

“周警官,我今天不小心把钥匙丢了,帮我联系一下开锁的人吧。”“周警官,你这有疏通下水道的电话吗?我家下水道堵了。”……在北营社区,周宪波几乎每天都能接到社区居民打来的生活上的求助电话,这时他就会很快掏出自己的手机,查找到居民需要的各类电话,而这样的服务电话他用2年的时间积累了182个。

“手机里存的这些服务电话都是和群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磨剪子戗菜刀,补锅底,开锁和换纱窗等电话联系方式。我的小目标就是做到一机在手,信息全有。群众需要什么,问到我就是问最后一个人。”周宪波如是说。

“小周是个好警察,更是俺们老年人的亲人,啥困难他都会帮着解决……”前不久,居民苏奶奶的左腿骨折,周宪波便隔一两天来探望一次,帮她购买日常用品、解决生活难题。“哪里有困难、哪里有群众,咱就到哪里服务。”周宪波表示:“群众就是咱的家人,对家人那就得死乞白赖地好!”

80d86b70f929085f2f8dd8f63855b5c.jpg

就是靠着这份朴实和执着,他为北营社区撑起了一片平安天空,为社区居民筑起了一座暖心港湾。“在咱北营社区,老百姓大事小情,‘有事找小周警官’准错不了!”听到居民的称赞,“哪有啥高尚品德,为民服务就是本能。咱也是老百姓,老百姓有事,咱哪能光看着,能到场必到场。”这个朴实的汉子解释道,质朴的话语里却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百姓的口碑如同一粒“火种”,点燃了燎原之火,也成为周宪波工作的动力。如今,走在北营社区,就如同回家。尽管周宪波总说自己的工作平凡无奇,但当静静聆听他的故事时,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话语背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工作的执着。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生活在那片他深爱的土地上的人们也看得见,只要以最美的姿态诠释着责任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回响。

小周语录

有困难,别上火,子女不在还有我。

有急事,别上火,拿起电话联系我。

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

一个不能少,全要服务好。

熟悉只是开始,服务永不停止。

警务围着民意转,警心围着民心干。

矛盾多,莫心烦,沟通协商解疑难。 



已有0人点赞

637334300423557261344394321.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