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本报讯(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袁明慧)
清明将至,在这个缅怀先辈、寄托哀思的重要时节,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爱老敬老传统美德,持续深化移风易俗,营造文明节俭、低碳环保、安全有序的祭扫氛围,3月26日 ,德州市民政局、市文明办发布《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
明中华孝道,践行厚养礼葬。“祭之丰不如养之厚”,中华孝道的根本在于老人在世时给予充分的敬养。倡议书指出,应以寸草春晖之情反哺亲恩,让老人老有所依、尽享天年。在清明祭扫时,要传承中华孝道的内涵,力戒铺张浪费、盲目攀比,摒弃大操大办、讲究排场的做法,以简约庄重之仪追思先人,让中华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践文明理念,创新祭扫方式。要积极融入现代文明理念,摒弃焚香烧纸等传统祭扫陋习。可以通过关注“德州民政”微信公众号,利用网上祭扫平台书写寄语缅怀故人;也可以选择献一束素菊,在芳菲中寄托哀思;或是植一株翠柏,寓意生命长青;还可以聚家人共同追忆,讲述先辈故事,传承良好家风。
尽安全责任,守护清明安宁。清明节期间,既是扫墓祭祖之时,也是踏青出游之际,安全责任至关重要。要强化安全意识,严格遵守防火相关规定,不在居民小区、道路两旁、广场公园、林地草坪等公共场所燃放烟花爆竹、点香烧烛、焚烧纸钱,防止引发火灾。
溯文化之源,涵养家国情怀。清明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节日习俗,它不仅是哀思之日,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契机。我们可以通过诵读家训明志、撰写祭文寄情、讲述先辈轶事激励后人,还可以前往烈士陵园缅怀先烈,铭记初心。
扬先锋旗帜,引领时代新风。广大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要以身作则,在文明祭扫中发挥表率作用,做移风易俗的模范。要以身践诺,践行低碳环保的祭扫方式;积极宣传引导,向亲友传播文明祭扫新风尚;大力倡导生态安葬,推动花坛葬、草坪葬、树葬等绿色殡葬方式,以实际行动引领广大市民告别陈规陋习,崇尚文明祭扫。
缅怀先人,重于心胜于形。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以鲜花代纸钱,以追思替烟火,共同营造文明、绿色、节俭的祭扫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