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4月21日,德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走在前 争一流”主题系列第九场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我市“全力保障增进民生福祉”的有关情况。
围绕就业优先,努力实现“劳有所获”
记者从发布会获悉,2022年市财政统筹安排就业方面资金1.62亿元,全力保障就业形势稳定。强化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市级安排乡村公益性岗位专项补助资金2200万元,支持新设城乡公益性岗位2.53万个,重点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长期失业人员就业。
围绕重点群体保障,努力完善“弱有所扶”
将城乡低保、城乡特困、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等九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提高10%以上。
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取消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医疗救助起付标准,畅通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农村易返贫人口、因病致贫重病患者的医疗救助申请渠道。
在已建成36处残疾人综合服务平台“如康家园”基础上,再建设91处“如康家园”,实现基层残疾人服务阵地全覆盖。
拓展养老普惠性供给服务,为城区驻地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社区居家基本养老服务。
聚焦医保,支持实现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制度全覆盖,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分别达到60%和50%以上。
围绕卫生健康服务,努力推动“病有良医”
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依托正在建设的德州市东部医疗中心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推动传染病防治中心项目尽快投入使用。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临床专科能力“攀登计划”,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三级医院水平,积极申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新增4家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建设提升110处中心村卫生室。
对全市35-64岁适龄妇女开展宫颈癌、乳腺癌检查,优先保障农村、城镇低保妇女。选取1-3个县市区作为试点,开展适龄女孩HPV疫苗免费接种工作。
围绕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实现“学有优教”
2022年市级预算安排教育项目资金31572万元,支持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做好学生资助经费保障,织密扎牢学生资助保障网。加大市属学校基础设施投入,着力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安排职业教育实训设备购置经费,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支持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院办学,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市体育运动学校建设,补齐我市体育教育发展短板。支持农民工免费上大学,提升农民工学历层次和技术技能。做好教师十件实事经费保障,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
围绕人居环境提升,努力打造“住有宜居”
继续加大投入,2022年全年计划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13个,惠及群众35305户,计划建设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6892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1480户、保障性租赁住房补贴565人。
大力推进“两清零、一提标”工程,2022年全市计划改造雨污合流管网273.5公里,计划完成4个县市区整县制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城市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提标改造。
聚焦乡村建设行动。2022年,全市计划改造农村清洁取暖11万户,改造农村危房548户,确保农村取暖更干净、居住更安全。加大资金筹集,支持农村厕所革命、农村供水、美丽乡村建设。
围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努力推动“文化惠民”
2022年市级预算安排宣传文化旅游发展资金1.42亿元,支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群众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送演出下基层”,提供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推进图书馆东馆建设,提升场馆等级。支持重点文物保护修缮,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扶持广播电视事业,净化荧屏声屏,突出舆论引导。
围绕支农惠农,努力推进“乡村振兴”
强化资金筹措,继续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支持农业担保等多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领域,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市级财政安排支农资金5.88亿元,较上年度预算资金增长50%。
安排乡村振兴推进补助资金,支持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加快民生补贴资金预算执行进度,加强督导调研、绩效考核,确保及时足额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等各类助农补贴资金,保障厕所革命、农村供水、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切实保障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