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德州晚报全媒体讯 4月21日,德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走在前 争一流”主题系列第九场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我市“全力保障增进民生福祉”的有关情况。
记者从发布会获悉,2022年,为切实做好困难群众保障工作,市民政局联合市财政局出台《关于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的通知》,对九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按照不低于10%的标准进行提高。同时,出台《德州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提高我市低保管理服务水平,细化低保审核确认制度。
今年,围绕关爱服务好困境儿童、留守儿童这个小群体和全市未成年人这个大群体,市民政局着力打造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德关爱”品牌。启动德州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和市儿童福利院康养楼项目建设。
为打造“德关爱”品牌,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市民政局开展孤困儿童精准保障行动,精准救助、及时关爱。健全完善县乡村困境儿童信息台账。推进365暖留工程,各乡镇(街道)至少建设一处“365暖留中心”,为留守人员提供委托照护、技能培训、安全宣教等服务。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强基行动”,加强未保机构规范化建设,实现有人员、有场所、有制度、有活动、有效果,积极争创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建设。加强基层儿童关爱队伍建设。开展“村(居)儿童主任赋能行动。
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2022年全市建设改造敬老院6处,强化兜底保障能力,提升护理水平。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所以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敬老院,使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完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专项行动。6月底前,所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达到100%。依托星级农村幸福院建设暖心食堂,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和其他困难家庭等人群提供急需的助餐等服务,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下一步,市民政局计划研究制定《关于深化大救助体系建设促进低收入者摆脱困境走向共同富裕的意见》,打造以“促进低收入者摆脱困境走向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大救助5.0版本。实现社会大救助在体制机制上由兜底型向品质型转变,由解困型向发展型转变,由供给型向需求型转变,开创德州共同富裕的民生保障实践。加快构建综合救助新格局,年底向享受救助政策的困难群体推送“幸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