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本报讯(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浩宇)
“捐献造血干细胞真的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我感到非常自豪,因为我的血液,能让他人的生命延续,也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段不寻常的经历。”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的90后共产党员张龙自豪地说。
6月26日,记者从德州市红十字会获悉,今年35岁,来自德城区的共产党员张龙,历经4个小时的采集,为陌生患者捐献了28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德州市77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您好,您之前登记过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目前您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相合,是否愿意作进一步配型和体检,以完成捐献。”2023年12月,张龙突然接到山东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接到电话的张龙,他既惊讶又激动,没想到几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现如今给他带来了意外惊喜。
张龙与造血干细胞结缘来自一次“护士节活动”,2021年,那时候的张龙在天衢新区一家医院从事行政工作,带队参加集中献血活动。从他上大学起,学校组织的无偿献血他每一次都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只要有献血的机会,他都冲锋在前,这次也不列外。
本想着献血的他却因为转氨酶指标较高被护士婉拒,他看到另一边有人登记造血干细胞便上前咨询,这一步的转向为他日后的捐献埋下生命的火种。“当时就想,不能白来,总要做些事情。”之前从没有了解过造血干细胞张龙,经过护士讲解,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当即决定留下血样,登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其实第一次接到省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我还以为是诈骗电话,后来自己又上网查了一下,是真事,每次回想起来自己都觉得可笑。”张龙说。此后的1个月里,张龙主动打电话询问捐献过程、捐献时间,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直到今年4月份张龙再次接到德州市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询问他是否同意捐献。
“人这一辈子做有意义事情的机会并不多,这个机会落在自己身上是一件很幸运的事,能够救人一命,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我义不容辞。”张龙接到电话后,当即表示同意捐赠。他回到家后将捐献的事情告诉了父母和妻子,家人也十分支持他的决定。
为了更顺利的进行采集,在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前几个月,张龙更加注意自己的身体。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他开始每天规律饮食和运动,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以饱满的精力迎接捐献。
6月20日,张龙的“捐献之旅”正式开启。他连续多天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时不时感到浑身乏累疼痛。“打动员剂,意味着离救助患者的日子越来越近。”正是这种精神一直支撑着他。
在注射完最后一支动员剂后,他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正式开始,看着鲜红的“救命血”顺着输血管流入造血干细胞分离机。张龙感慨道:“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幸福健康的享受新生活。”就这样,素昧平生的两个人,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血脉相连”。
近年来,德州市红十字会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充分发挥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广泛动员人道力量,凝聚发展合力,积极打造“博爱德州”红十字品牌,截至目前。德州市造血干细胞入库志愿者14991人,实现捐赠77人,人均入库率和捐献率居全省前列。
下一步,德州市红十字会将持续做好捐献造血干细胞知识的宣传,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同时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积极加入,成为参与者、奉献者、宣传者,为患者点燃生命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