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禹城莒东社区沉砂池 航拍图 (贺善文 摄)
本报讯(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良玉 通讯员 庞占英)
“我们沿‘两河牵手’廊道一路向北15分钟就到了,这是刚摘下来的甜瓜,皮薄汁多还特别甜……”连日来,禹城市安仁镇大杨村高温棚瓜果采摘园中的网纹瓜喜获丰收,吸引不少游客前来采摘。12日,几位游客对采摘园内“鲁厚甜瓜一号”网纹瓜赞不绝口。
“路好走了,采摘的游客也多了起来。感谢这条廊道,带火了一个产业。”大杨村高温棚瓜果采摘园负责人赵学争介绍,今年“五一”假期,接待采摘人数200余人,比以往增长了一倍多。
据悉,“两河牵手”连通廊道建设工程禹城段,途经禹城4个乡镇、36个村庄,全长36.5公里。禹城市串联景观水系、生态景区等核心文旅资源和多元历史文化,打造出水清、岸绿、景美、文化兴的绿色长廊,写好禹城“水文旅”融合大文章。
该市围绕“规划好、建设好、环境好、经营好、乡风好,宜居宜业”,打造一条“五好两宜”的和美乡村示范廊道。在实施重点产业上,建成“吨半粮”产能创建核心区1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区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16万亩,建设高标准蔬菜种植基地9000余亩。同时,深化布局节点、驿站服务设施,积极培育文旅新业态,集中培育发展民俗旅游、乡村游、美食游、研学游等业态,打造露营、拓展、垂钓、采摘、农家乐等旅游场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力争做一个成一个。
“自从这条路开通后,我每周都会约着骑友来这里骑行,穿行在红绿相间的骑行道,看着五彩斑斓的绿色长廊,听着涓涓水声,真是别有一番味道。”市民王强和骑友们正沿着引黄干渠房寺段堤顶路骑行享受惬意时光。该市以“路网、水网、林网”三网融合为抓手,打造一条水清河畅、岸绿景美、路畅其行、自然和谐的河湖美丽的生态廊道。从廊道出发沿堤顶路一路北行,就可到达徒骇河国家湿地公园;沿廊道一直南行,沿途经过多个景观、文化、休憩于一体的生态节点,以及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争奇斗艳的花草长廊。去年以来,禹城完成“两河牵手”沿线水工建筑用地以外绿化面积1420亩;今春,完成水工建筑用地绿化面积1020亩。
据了解,禹城市还规划了“3+1”大禹治水文化体验廊道,集中打造3个文化节点和禹王亭博物馆一个目的地,沿途全景化展现渡槽文化、禹息故城文化、河沙文化,建设历史文化、民俗记忆的宣传展示站,成为群众休闲娱乐、感受大禹治水文化的好去处,塑造文化传承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