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为科学、有序推进中心城区杨柳飞絮治理工作,4月7日,德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德州市中心城区杨柳飞絮专项治理方案》(以下简称《治理方案》)。“有絮不成灾”是杨柳飞絮专项治理的总体目标,通过治理,逐步实现飞絮高发区域与点位明显减少,集中飞絮时间有效缩短,重点区域与人口密集区域飞絮感知度显著缓解,飞絮总量逐年减少。
《方案》突出科学治理、精准治理,着力破解杨柳飞絮这一民生诉求与生态环境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方案》主要包括“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六部分内容。
坚持“属地管理”压实责任。按照“谁的树,谁治理”和“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各区政府(管委会)、相关部门单位要厘清树木产权与管辖权,明确治理责任主体,压实属地责任。坚持“标本兼治”精准施策。突出治理时间精准、治理区域精准、治理对象精准、治理措施精准和技术指导精准,治标与治本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坚持“宣教结合”理性认知。发挥正确舆论导向作用,引导市民科学理性认识杨柳飞絮是一种自然现象,及时发布预测预报信息,提醒市民做好科学防护与防护安全警示。
加强现状摸排,动态更新普查数据。各区、各部门单位要组织开展杨柳雌株详查与标识,逐一排查辖区杨柳树数量、雌雄株、种类(品种)、分布情况,进行地图标注,并做好数据的动态维护工作。
完善治理机制,建立高效工作体系。各区、各部门单位统筹调配人员、物资,共同开展治理工作,形成联防联动机制;实行市级抽查-区级巡查-街道(乡镇)自查,飞絮期每日对全市飞絮易发重点区域开展巡查,形成监督巡查机制;各区应建立不少于2支专业杨柳飞絮应急治理服务队,确保一旦出现飞絮舆情,快速响应、及时处置,形成应急服务机制。
抓住重点环节,提高治理工作实效。治理时间上,重点加强夜间清扫、早晚高峰前湿化清扫、果序集中开裂时段高压喷水湿化,降低飞絮量、减少扩散范围。治理区域上,侧重居住区、医院、学校等重点区域,提前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对象上,飞絮不同时期,利用杨柳树雌株详查本底数据精准定位飞絮树种。技术保障上,气象部门与林业主管部门、城市绿化主管部门组成技术小组,及时准确指导防治重点区域以及采取的重点技术措施等。
在督导落实方面,各区政府负责本区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任务分解与落实。专班办公室加强对中心城区治理工作的督导检查,不定期开展现场督查并通报。(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郑乃春 通讯员 李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