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3月24日,德州万达金街附近小摊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曾召德的竹筒粽子摊和其他人的不一样,电动三轮车车厢一分为二,一半装着热气腾腾的竹筒粽子,一半是用小木板堆起的写字台,上面放着笔墨纸砚,他介绍,“卖粽子是生活,练书法是热爱,生活有所热爱,内心就会感到欢喜。”
曾召德今年59岁,每天早上5时起床,淘洗糯米、装筒、熬煮,一刻不停忙到9时左右,吃完早饭,11时准时出摊,中午一时收摊回家吃午饭,下午4时再出摊,夏天生意好时忙到晚上10时才回家,然后清洗竹筒、消毒,晚上12时左右才睡觉。
对于书法的热爱,就贯穿在这样忙碌的日常。3年前,曾召德为了给自己挤出更多练习书法的时间,他在小摊上堆起了写字台,趁着没有顾客的时候写毛笔字,屏气凝神,悬腕落笔,似乎将周围的喧嚣隔绝在外。
“粽子怎么卖?”一旦有顾客询价,他便放下毛笔抬头回应,麻利地推出竹筒粽子、撒糖、装袋。在这间隙,不少顾客会被他写的字吸引,称赞他写得好。时间一长,还有人专程过来求字,对联、福字这类的小尺寸作品,曾召德从不拒绝,也不收钱,如果是需要装裱的大尺寸作品,他也只收个装裱的费用。
“对我来说,写书法是一种享受,我不讲究排场、环境,只要有纸有笔有墨,我在哪里写,都很愉快。”曾召德自幼喜欢书法,但受条件限制,没有系统学习过,成家后还因为养家糊口的重担,将这一爱好搁置了多年。直到前些年儿女成家,他又重拾爱好。
“人要有一点自己的爱好,不然每一天都会被拉得很长、很冷清。”曾召德说自己很幸运,他和书法有缘,并能在数年的练习中,获得一些心得领悟,他喜欢写“天道酬勤”“学无止境”“道法自然”这类给人启迪的词句,落笔刚柔相近,墨色浓淡相宜,他说:“写毛笔字其中也有做人的道理,常写常新。”
有顾客主动说,“师傅你先调好墨,我不着急”,也有带孩子的顾客提出“师傅,你写完这张送给我吧,孩子很喜欢你的字”,曾召德的嘴角上扬,开心回应“好!”大手一挥,又是一张笔酣墨饱的作品。(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俞荣 摄影报道 视频 赵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