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着“南京2·23火灾事故”原因的公布,“电动自行车入楼”问题再次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因电动车入楼充电引发的火灾频出不穷,为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相关部门对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充电作出了明确规定,尽管如此,电动自行车入楼现象依然普遍。
德州电动自行车入楼现象是否普遍?市民为何要将电动自行车推入楼道?针对上述问题,记者走访了我市城区范围内多家小区。
仅一栋楼,就有15辆电动自行车停放
2月28日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天衢新区的嘉诚尚东小区,小区内停放的电动自行车随处可见。走进位于小区北门旁的一号楼,1楼楼道内就停放有2辆电动车,其中一辆位于电井与送风口旁。
对这栋楼逐层走访后,记者在1、4、10、11、16、17、18、19、20、23层均发现了电动自行车的踪迹,经统计共15辆,其中仅11层就停放有3辆电动自行车,17层更是有居民将电动自行车与纸盒等大量杂物堆放在常闭式防火门前,影响正常通过。
“每天来打扫卫生都能看到楼道里停的有电动车,旁边几栋楼也存在这种情况,而且楼道里还有很多杂物,看着就挺危险的。”正在一号楼打扫卫生的工作人员看着一旁停放的电动自行车说道。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该小区其他几栋高层住宅楼,均发现有类似情况。对此,记者与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对于电动自行车上楼一事,物业工作人员也感到十分无奈。“社区等部门都来小区进行过防火灾宣传,还着重提及了电动车上楼的危害,我们发现此类情况也进行劝导,而且我们还安排了人员进行巡逻,发现电动自行车上楼后立刻推至楼道外,并且还会进行劝导,但情况依旧反复。”物业工作人员说。
在德城区聚秀城小区,八号楼2单元外张贴着“请将您的爱车停放在电动车区域范围之内”的温馨提示,但在小区楼门前就有着两辆随意停放的电动车。与之相邻的1单元情况大体相似,逐层走访后在5、7、11等楼层共发现电动自行车6辆,并且楼道内存在大量纸盒等易燃杂物。
“这个时间段楼里的电动车还不算多,等到晚上都下班后,很多人通过电梯将电动车骑到家里,或者把电瓶拿到家里进行充电。”聚秀城小区一位居民告诉记者。
次日,记者又走访了嘉御园等6个高层小区,均发现了电动车入楼的情况。此外,在2月27日晚,天衢新区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多部门开展的住宅小区消防安全夜查行动中,位于天衢新区的嘉诚东郡和金鼎公馆两个小区也发现了此类现象。
充电难、电费贵、无处放成主要原因
电动自行车上楼导致的火灾事故不断“上演”,为何此类现象依旧屡禁不止,对此诸多车主道出了原因。
“小区内北门附近有一片停放电动车的区域,虽然可以充电,但骑电动车的人太多了,下班后根本找不到充电插口,即便找到了插口大量电动车扎堆在这里,也很难推过去。”谈及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一事,在嘉诚尚东小区租住的陈女士怨声载道,“我也知道这种行为存在安全隐患,上楼充电实属无奈之举,毕竟第二天上班还要骑车子,总得找地方充电吧。”
根据陈女士所述,2月29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了她所提及的车辆停放区域。虽然正值上班时间,但该区域内依旧停放有大量非机动车,而充电插口却只有30个左右。不仅如此,充电插口附近还存在不少“僵尸车”,车座已出现积灰。
“现在这个时间段还好,等到晚上这里必然是满满当当,回来晚了别说充电了,推进来都难。”在记者统计该区域充电插口数量时,正打算骑车出门的王女士直呼不够用,为此部分居民迫于无奈只好采用飞线充电的方式。顺着王女士手指的方向望去,在该区域西北角位置,记者发现了大量插排和电动车充电器。
除了遭遇充电难的车主外,还有很多小区里虽然充电桩或充电车棚大量空闲,但仍有车主选择上楼充电。
在德城区聚秀城和嘉御园两个小区,均设立有诸多充电桩。即便如此,当存在闲置充电桩时,记者仍发现有居民将电动自行车推入楼内。经过一番询问后,多位居民均表示,充电桩充电和在家充电相比,价格高出太多。此外,还有年龄较大的市民反映,充电桩充电需要通过手机进行操作,而对于多数并不精通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说无疑是一大难题。
除上述原因外,部分小区由于没有车棚或车棚不合理等原因,在面临雨雪天气时,为了防止车辆被淋,电动自行车都会扎堆停放在楼道内。“去年暴雪时我把车子放在了车棚里,雪后车座、车把、踏板上都是厚厚的积雪,清理很麻烦。”家住德城区崇德园小区的一位业主说,很多住户都遇到了该情况,所以前不久下雪时,大家索性都将电动自行车推到了楼道内。
防止电动车入楼 将违规提升到违法
在2018年国家强制性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出台后,锂电池凭借着重量更轻、能量密度高、充电快的优势迅速脱颖而出,成为了电动自行车的“最佳拍档”。而锂电池自燃时产生的明火和毒气,在100秒内就足以让人窒息死亡。
总的来看,电动自行车自燃存在着火速度快、持续时间长、燃烧温度高、扑灭困难等问题。如果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楼道或室内出现自燃后果不堪想象。
为深刻吸取火灾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管理,日前,我市消防救援支队组织召开了住宅小区消防安全集中整治工作动员部署会。
全市各消防救援大队联合住建、公安等相关部门,发动镇街消防工作站、公安派出所、网格员等基层力量,逐步深入住宅小区开展全面排查整治,并组织辖区物业企业召开警示约谈会议,部署开展自查自改工作。2月27日、28日,德州消防先后公开曝光了德城区嘉诚名居等8个存在消防安全问题小区。
在加强整治力度的同时,为提升市民安全意识,我市进一步加大了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危害的相关宣传。针对楼道、门厅等公共区域堆放杂物和停放电动自行车,以及占用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道等行为,我市各消防救援大队正在组织物业进行清理和纠治。
当下,全市各小区宣传栏内防火宣传单页随处可见,物业工作人员巡逻力度不断加大,消防等部门清理行动持续开展……虽然电动自行车入楼现象有所好转,但依旧反复不断。
采访中不少市民提出,虽然电动自行车入楼乱象普遍,但真正被罚的案例却少有听闻,根治电动自行车入楼不能光劝必须真罚,将违规提升到违法,用真抓严管打消少数人“反正没事”的侥幸心理。与此同时,物业也应根据小区实际情况,增设充电桩、充电车棚;相关公司应根据市民需求,适度降低充电价格。只有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才能让市民杜绝电动自行车入楼,真正实现安全“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