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作者 张明福
鼋神,指鳖精,俗称王八精,曾是德州区域运河水神信仰中的一种神灵。 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别的地方供奉的水神全都是人格化的神,即由人转化而来的神灵,如晏戌子、妈祖、金龙四大王等,而鼋神则是一种有具体所指的动物神,类似狐仙、蛇仙、黄鼬精等,属于道家文化的范畴。 德州段运河在千年流淌的过程中,形成一个个深不见底的大小潭穴,为古老的大运河增添了无穷的神秘感。 而甲鱼属于水陆两栖动物,由于食性杂、繁殖多,加之鲁西北有不食甲鱼的传统,故德州段运河的甲鱼常常泛滥成灾,大的常见有锅盖那么大,直径大概有一米左右的样子。 甲鱼年岁久了就会成为“老鼋”,由于它其丑无比的外型和与长寿相关联的美好寓意,人们对它的恐惧慢慢演变成对它的崇拜,故很多地方一直盛传着这位运河水怪的许多故事,最后竟把它作为行善助人的神仙加以供奉。 甲马营附近村民 为老鼋唱大戏做生日 不知从何年开始,武城县甲马营附近的村庄每年六月二十三日都要过“老鼋节”,为运河里的老鼋唱大戏过生日。 老鼋节前的那个集日,沿运河十里八村就开始忙着敛钱,联系唱戏班子。 沿河村庄的地方头人,专门负责敲锣筹捐之事,整天不辞劳苦地走村串巷去收份子钱。 其实,此款也并非强迫,一般是自愿捐献。 待到钱足事定,就近有甲马营等周围几村出动劳力,在运河大堤的“汛屋”附近或码头边上搭建戏台,准备给老鼋唱大戏过生日。 “老鼋节”这天,四邻八乡的人们都来戏台听大戏看热闹。 因堤河相依,台搭堤上,堤下即河,所以人在堤上两侧看,正台堤坡之上就是老鼋的位置。 据老人们说,开戏之前,要将一只用红布包裹好的大托盘,放在堤坡近河处。 待三通锣鼓响过,演员们开始亮嗓登台。 随着人们的一片喝彩声起,河中会爬上一只盘状甲鱼来,体量虽然不大,但色亮貌古,悠闲从容地爬卧到红布裹盖的红漆托盘上,静静听戏。 戏到高潮处,喝彩声雷动,观戏的人们举手合节,随逐鼓板而击掌。 盘中老鼋亦往往举爪摇头,逐节拍而点首,一副欢欣陶醉的样子。到曲终戏散,老鼋才又默默退回河中。 唱过大戏,给老鼋过完生日的沿河百姓,心满意足地四散而去,开始憧憬自家丰收的希望。 然而,大戏年年唱,平安不一定年年有,十年九淹的河患始终未能得到改变,但为老鼋唱大戏做生日的活动倒是坚持了若干年之久。 八里塘的老鼋 坐享过往船只焚香上供 德州当地人往往将运河中的最深处称为“王八窝”,从四女寺到柘园有七八处之多。 四女寺村西的运河大弯有处深不见底的潭穴,名“八里塘”。 人们说“八里塘”里住有一只早已成仙的老鼋及它的一大家子成员,老鼋的法力更是高得超常,有时还能化作人型与人类交往。 运河上往来的船只无论上水下水,也无论客船货船,只要来到四女寺的“八里塘”前都会自觉地焚香放鞭上大供,否则船过弯时必遇漩涡,轻则船损人伤,重则船毁人亡。 随着类似消息的传播,“八里塘”的名声自然是越来越大,一年中的春、夏、秋三季,运河两岸的百姓总能天天听到运河中噼噼啪啪的鞭炮声。 假如哪天河里发生了船翻人亡的事故,大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怀疑事故船主没有给老鼋放鞭上供。 人们处于破财免灾的心理,总是在自家的船上提前备上烧纸、鞭炮和供品,只等经过“八里塘”这种仙宫神殿时拿出来使用。 德州城北第九屯 为老鼋建庙塑像 德州城北第九屯位于桑园镇的运河西岸,与今天的吴桥杂技大世界隔河相望。明清时期这里叫作柘园镇,是德州所管辖的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之一。 柘园镇的人们认为老鼋乐善好施,经常帮助好人善士渡水,关键时刻还能够搭救落水人的性命,故将老鼋称作“元将军”,并为其在村头河边建庙塑像。 据传当时鼋神庙香火旺盛,前来参拜的信士络绎不绝,其中不乏缙绅官宦。 据道光十五年(1835) 山东督粮道佥事张祥河所撰《德州元将军显佑碑文》记载: “德州大王庙附祀元将军之神历有年所矣,自临清钞关至柘园,所在堤堰皆民自修以资捍御。每岁伏秋盛涨,危险叠出,赖将军之灵呵护之,俾策万全,是以州人士生敬生畏,崇祀勿替。我壬辰(道光十二年,1832)、甲午(道光十四年,1834)两督第九屯台子坡漫工,合龙之前均为文致祭于神,不日蒇事,固知神必显灵于事前,呵护于事后,有历历不爽者,实为吾民生敬、生畏而倾心崇奉者也。” 像张祥河这样的高官,还笃信于元将军的显灵,足见鼋神信仰在鲁西北一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元将军庙所在的城北第九屯的台子坡,现已属于河北省吴桥县属地。 美味甲鱼汤 使鼋神信仰走向破灭 清末民初商务印书馆编辑徐珂在他的《清稗类钞·动物·鼋》中说:“鼋,状似鳖而甚大,头有磊块,故俗称癞头鼋,背青黄色,居于江湖。古以其肉为珍味”。 德州一带本来过去有不吃甲鱼的传统,但后来人们敌不过美味的刺激诱惑,也开始吃起甲鱼肉和喝起甲鱼汤来了。 有人说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德州城市规模的扩大,天南地北的人纷纷涌向德州。 尤其是福建、两广、两湖人士居多的水利部第十三工程局迁来德州参与鲁西北水利建设,他们中的南方人一直有吃甲鱼的传统。 于是节假日、星期天,部分职工便带上工具到德州周围的河湖湾塘中捕捉甲鱼,以改善生活。 由于烹炸后的甲鱼肉、甲鱼汤,味道鲜美且有补气活血的药用价值,吃甲鱼肉、喝甲鱼汤的习俗便很快在德州大地风靡了起来。 德州运河区域的甲鱼也因此迎来了厄运,它们纷纷被人们捉来搬上餐桌,后来还有人将其作为大补的珍贵礼品送给生病的人补身体,有的作为长寿礼品送给庆寿的老人,甲鱼一族便在十几年内被捉拿干净。 甚至有人借机搞起甲鱼养殖。 老鼋带给人们的那种神秘感从此消失殆尽,德州区域的鼋神信仰也走到了尽头。 (本文写作过程中参考了时云山同志的文章,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