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瞧一瞧,看一看啦!走过路过,不要错过……”10月28日,正值德城区二屯镇大集。随着吆喝声四起,本该宁静的清晨多了几分喧嚣,循声来到商贸大街南首,放眼望去,道路两侧摊贩不计其数,路上行人摩肩接踵,一片热闹的景象映入眼帘。
集市,不仅是商业的载体,更是乡村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一代代人儿时的记忆,也承载着他乡游子浓浓的乡愁。“小时候跟着大人赶集,长大了带着孩子赶集。这个集市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见证了这个集市的变迁。”59岁的孙德超作为这处集市的常客,讲起了集市的前世今生,“这处集市从1980年诞生,最初在东侧的105国道附近,但随着规模的扩大,为了不影响交通,就搬到了镇上的科技路,又经过3次变迁,才定到了现在的位置。”
大集的变迁让商贸大街每逢农历的初四、初九、十四、十九、廿四、廿九都会热闹非凡。随着此处集市的不断发展,同时二屯镇又紧邻河北省吴桥县和景县,现场千余个摊位中也有不少来自河北的商贩,特色商品更是不计其数。
果蔬、调料、小吃……二屯镇大集与其他集市上售卖的商品种类相差不大,却为何有不少人舍近求远专程来此赶集?路边商贩售卖的柿子和无花果给出了答案。这两种水果作为二屯镇的特产,可谓远近闻名。皮薄、无核、甜度高是当地柿子的特点,它们成熟后甚至可以插入吸管当果汁儿喝;而当地种植的无花果,更是有着甘甜、多汁、软糯的特点,味道和口感上都令人连连称赞。
赶集,如今已成为一种特色风俗文化。过去人们赶的是柴米油盐,而如今赶的是一种情怀。集市上的人来人往,不同于商场中的前拥后簇,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吆喝声、砍价声也不会让人觉得吵闹。在二屯镇大集上,售卖的商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日俱新,民情乡俗却被牢牢锁住,这也是这处集市名声远扬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