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天天学习三都澳,这片我国闽东沿海的美丽港湾,处于我国1.84万公里黄金海岸线的中点,曾是现代著名文学家郭沫若笔下的“海上天湖”。“良港三都举世无,水深湾阔似天湖。”作为东南沿海“出入门户,五邑咽喉”,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少年时代,习近平曾来到桂林,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我才13岁。到了漓江以后,情不自禁几个同学一块跳到漓江里去游泳了。当时感觉江面是湛蓝色的,泛光见底。江边渔民
习近平: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今年6月17日,北京永定河畔一则“停工护
联播+强国必先强农。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的方向,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服务好、带动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8月15日,全国生态日。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晴三天,尘满面;雨三天,泥满田。”福建长汀曾是中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因当地夏天地表温度能烤熟鸡蛋,也被戏称为“火焰山”。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曾五赴长汀调研,亲自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
黄山奇绝的自然景观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在壮美景致背后,是众多工作人员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李培生、胡晓春就是其中杰出代表。他们为何能够坚守于此?又是如何用心用情守护一草一木的?8月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从戈壁荒漠到林海草甸,从滨海湿地到高原湖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到哪里,就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讲到哪里。一次次深入一线的考察调研,一场场着眼长远
柴子峰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二十多年前,他听说衢州上方镇有大大小小两百多个石灰矿,决定进山看个究竟。可还没进村,柴子峰就被漫天的灰尘呛得直咳嗽。柴子峰回忆道:“都是石灰窑,都是很原始的那种手工作坊。雨天都
“希望你们继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携手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
四川省眉山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三苏家风,让世人景仰千年。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苏祠。他说:“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出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对你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此生必看的大展,错过遗憾终生。”热浪滚滚的三伏天,南京博物院的“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展厅里观众扎堆。不止南京博物院,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院
“敦煌我一直是向往的。”——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甘肃的全国人大代表热情邀请习近平总书记到敦煌看看,总书记这样回应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调研,首站来到敦煌莫高窟。敦,大也;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优势互补、各展其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作出系统部署,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迈上新征程,重
敦煌,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2019年,他到甘肃考察,首站来到莫高窟。他说:“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文化自信,研究弘扬敦煌文化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文化自信。”
“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每到基层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常常和老百姓拉家常、话民生,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这是不变的原则和坚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当前,我国正在以改革促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