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在福建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提及一种精神:“敢为人先、爱拼会赢”;在安徽合肥,他引用了一句话:“人生能有几回搏”。
原标题:微观察·习近平总书记闽皖行“不仅要高山仰止,还要见贤思齐”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庆祝新中国75周年华诞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安徽考察,走进谷文昌纪念馆。这同华诞庆典之一,国家勋章和国家
2024年10月15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福建、安徽两省考察。此次闽皖之行,正处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时间节点。从八闽大地到江淮热土,从乡村振兴、对外开放到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习近
原标题:习近平回信勉励“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阳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之一。在奇秀的山水间,朱子理学如同有源活水,历经800余年依然流转不息。朱熹园,又名武夷精舍,为朱熹学派开展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朱熹在此完成了他重要的代表作《四书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守护好中华文明摇篮的必然要求。”万里长江,浩荡奔涌。青藏高原的涓涓细流,出群山、纳万川,汇聚成波涛滚滚的大江,造就绮丽
原标题:习近平致信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强调聚焦高质量发展提高人道服务能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和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韩正出席开幕式并会见全体代表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在中国
河南安阳的小屯村一带,曾是殷商王朝中心区域。洹水由此穿行而过,蜿蜒远去。朝代更迭,这片土地逐渐荒芜,被后人称作“殷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是中国连续发掘时间最长、清理遗迹最多、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古遗
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一条跨越7个多世纪、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宛若一曲波澜起伏的乐章,用跳动的音符将古代的智慧与时代的活力串联起来,见证着中国都城营建传统的壮美秩序,滋养着一个伟大民族的文明血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 75年来,我们从白手起家,到百花齐放。 75年来,我们从引进技术,到自主创新。 这一路,我们与时俱进,革故鼎新。 这一路,我们走得不易,更来之不易。 如今,新时代
9月10日,秦岭脚下,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宝级青铜器何尊前停下脚步,久久注视。何尊铭文有“宅兹中国”一词,是迄今为止“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录。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中华文明五千年,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认为,今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
联播+“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巧妙借用石榴“千房同蒂,千子如一”,来比喻我国56个民族血脉相连、命运与共,要求做好
联播+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九天揽月·探月工程二十年”成果展览。总书记强调,探索太空永无止境。他寄望航天战线同志“精心开展月球
原标题:习近平回信勉励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普洱民族团结誓
2024年中国探月工程20周年从2004年正式立项到给月球拍照片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再到嫦娥六号成功采样月壤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个“中”字中国注定要在月球上留下自己的印记2024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
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此前,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后,总书记都同参研参试人员代表见面,向他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