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是我们每个人开启人生新旅途的关键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学生群体中间,与学子们论志向、谈梦想,勉励大家“心无旁骛,学成文武艺,报效祖国和人民,报效中华民族”。“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常常走进大、中、小学校,与同学们谈梦想、聊学习、话健康、说志向,激励大家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希望孩子们真正做全
“走好人生的路,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里,是关怀和祝福,更是谆谆嘱托和殷切期盼!又到开学季,重温这些话语,新学期加油!
原标题: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全力抓好改革任务的组织实施李强王沪宁蔡奇出席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
祖国的西南,是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壮美西藏。对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各族儿女,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今年,是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实施30周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西藏工作把舵定向、谋篇布局,
全国每5碗饭,就有1碗来自东北。东北是世界四大黑土区之一,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其成为粮食生长的绝佳地域。对于黑土地,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牵挂于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赴东北三省考察,关心黑土地粮食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到一个月,《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印发。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少年时代,习近平曾来到桂林,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我才13岁。到了漓江以后,情不自禁几个同学一块跳到漓江里去游泳了。当时感觉江面是湛蓝色的,泛光见底。江边渔民
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 8月16日出版的第16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习近平指出,围绕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8月15日,全国生态日。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川省眉山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三苏家风,让世人景仰千年。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苏祠。他说:“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
原标题:习近平回信勉励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 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
编者按: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新气象、开创了新局面。一个个文化遗产从传统到现代,连接历史与未来,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走向世
“一老一幼”牵动万千家庭,关乎民生福祉。“老人和小孩是社区最常住的居民,‘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里,“一老一幼”始终是深情的牵挂。今年6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
敦煌,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2019年,他到甘肃考察,首站来到莫高窟。他说:“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文化自信,研究弘扬敦煌文化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文化自信。”
中华文明绵延不绝,从未中断,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撑。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
“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每到基层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常常和老百姓拉家常、话民生,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这是不变的原则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