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近年来,来德州就业创业的外地人越来越多,德州宜居的生活环境、朴实淳厚的民风,让不少外地人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本报开设“我在德州挺好的”栏目,讲述外地人在德州打拼、生活的故事,以此体现德州的城市变化与特性。
如果您身边也有在德州打拼、生活的外地人,欢迎与本报联系,电话:2220000。
“我觉得北方的冬天好冷哦”“德州人还是很热情的,蛮豪爽的”,在德城区大东关颐景园东门有一家面馆,老板娘说起话来还是能听出明显的“台湾腔”。这是一家主打台湾风味的夫妻店,丈夫是河北故城人,妻子是台湾台北人,面馆是夫妻俩在德州打拼奋斗的新起点,也是两位外乡人在德州梦开始的地方。
丈夫沈殿勇一米八的个头,典型的北方汉子;妻子张莉性格开朗,听口音就知道是南方姑娘。两人相识在深圳,曾在台北创业,去年10月份回到德州。“我老公的亲姐妹都在德州,这边离故城也很近,所以我们就来到德州生活。因为平时我们对吃很感兴趣,就准备开一家面馆。”张莉回忆,冬天的德州太冷,但是有下雪天就会很开心。除了扒鸡之外,对比自己手还大的火烧很感兴趣。
面馆前期的准备工作十分顺利,沈殿勇外出跑手续十分方便,张莉就负责店面设计把自己的小心思都融入其中。在沈殿勇看来,德州这边的营商环境很不错,办理手续的过程中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第一天的生意就超好,根本忙不过来。”张莉谈及刚刚开业时的情景,还是忍不住地兴奋,声音不自觉地高了几度。张莉觉得,相比起美食美景,她最喜欢的还是德州的人,那么热情、豪爽。进店吃饭的顾客听到她的口音,总会和她聊上几句。“你是哪里人啊”“怎么会想到来德州啊”“面不错啊”……几句家长里短,让张莉倍感亲切。
“开餐馆还是很累的”“为什么累啊,你好奇怪啊”在采访过程中,夫妻俩经常斗嘴,然后丈夫就是一脸“无奈”地对着妻子笑。张莉表示,老公确实会辛苦一些,早晨5点多就到店里熬制卤料,采购食材。“所以他确实比较累哦”,到店后张莉会把使用的托盘依次摆好,精心摆放自己腌制的小咸菜。她有一个每日清单,每做完一项准备工作她就会打个钩,所有准备工作有条不紊。
面馆内桌角、凳角都贴有防撞套;每次煮面后会涮一下漏网避免剩余的豆芽再次水煮影响顾客口感、为顾客准备的蒜都亲自扒好……夫妻俩对于面馆的热爱都藏在了细节里。在碗筷柜上贴着一张印有“很荣幸能陪你共度美好食光”的宣传页,丈夫指着上面的字打趣地说:“别人开店是为了挣钱,我老婆开店是因为热爱”。
“我们的面条很筋道,经常会来一些小朋友。因为干净,甚至他们的爸爸妈妈会说只能去他们家吃面哦。”张莉觉得,顾客既然这么捧场,一定要把面做得更好吃回馈大家。前几天有顾客把充电宝遗落在店里,张莉不仅妥善保管,还把白色的充电宝擦的干干净净。
在面馆内的墙上挂着一个“谢谢有你”的宣传牌,是张莉亲自设计的。她感谢每一位到店的顾客,希望把道地的台湾风味分享给大家。作为在德州打拼的外地人,同样,德州也“谢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