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德州晚报全媒体讯 3月8日下午,记者跟随德城区黄河涯镇卫生院医护人员,来到该镇王村店村87岁老人杨克让家里。杨克让老人是德城区首批享受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的失能人员之一,这也是我市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首次将上门护理服务送到居民家中。
雾化吸入、管道护理,吸痰、心电图检测……随着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落地,曾经许多只能在医院开展的专业医疗护理服务,终于走进家庭,来到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失能人员床前。
去年6月,杨克让老人因为脑出血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儿子杨士新告诉记者,以前每次给老人护理兄弟俩都得请假,费钱费事费时间,护理效果还不好,如何护理好老人成了全家人的心病。
今年初,了解到德城区开展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后,杨士新办理了长护待遇申请,医保部门及时回应,组织医护人员上门评估,第一时间将老人纳入长期护理保障范围,彻底解决了老人的护理问题。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享受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居家护理服务的失能人员按服务项目结算。其中,基本生活照料标准为7元/天;基础护理项目实行据实结算,根据具体项目费用标准按比例支付,杨士新此次选择的服务项目总费用共计66元。根据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待遇支付标准,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70%,个人承担30%,因此,医生此次上门护理杨士新只需个人承担19.8元。此外,如失能人员为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低保边缘家庭成员、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及孤困儿童的,基金支付比例提高至90%,个人只需承担10%。
“居家上门护理服务,既满足了失能人员的护理需求,也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的经济负担。”德城区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医保中心主任欧阳红日介绍,目前,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居家护理服务项目共30项,包含协助更衣、口腔清洁、擦浴等13项生活护理以及吸痰、气管切开、导尿等17项医疗护理,参保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护理项目和频次。
德城区作为全市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县区之一,承担着全区参保居民的长期护理任务。目前,该区正在开展居民长期护理保险政策集中宣传月活动。“我们要让更多群众了解长护保险政策,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失能人员尽早享受到护理待遇。”欧阳红日说。
1、哪些人可以申请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待遇?
参保人员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导致人体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经医疗机构规范诊疗、失能状态持续6个月或预期6个月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病情基本稳定的参保居民,可以申请失能评估。按照国家《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 行)》,经申请通过评估认定为长期护理失能等级3级及以上的重度失能人员,可按规定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
2、如何申请居民长期护理保险?
长期护理保险申请渠道有“窗口办理”和“网上办理”。网上办理可在微信或支付宝搜索“德州医保”小程序填报;窗口办理由家属携带患者身份证或医保卡、近期相关出院记录到以下网点办理。
3、申请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评定需要提交哪些资料?
(1)申请表(2)自评表(3)参保人员身份证或社保卡 (4)相关诊疗记录
4、申请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评定的流程有哪几步?
第一步:提交申请资料;第二步:组织医学专家现场评定;第三步:评定结果公示;第四步:享受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