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1月5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2德州答卷”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发布活动,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2022年全市行政审批创新重点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2年,全市行政审批服务系统以营商环境建设为总抓手,积极开展流程再造,不断优化服务模式,升级企业群众办事体验,“在德州、办德好”服务品牌越擦越亮。“信易批”改革荣获“山东省法治为民十件实事”,“信用+承诺+容缺”三联动极速办改革入选“省委改革办实地督察发现的十个典型案例”,德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在住建部组织的2022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研讨会上介绍改革经验。
营商环境能力提升明显。一是开展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腿“四减”行动。主动对标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国内办得最好”城市,对市县两级1.8万个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进行逐项提升。目前,市级事项对标完成率100%,九成事项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平均压减申请材料27%、审批环节32%、办事时限35%。二是推出“您办证我跑腿”“您有事我上门”主动服务。树牢“企业办事不操心、群众办事更暖心”理念,全市审批系统组建325人“审批服务专员”队伍,对重点企业和挂图作战、招商引资项目开展“一对一”上门保障,实现由“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转变。市局累计对接重点项目、重点企业485个,协调解决土地手续不全、监理材料缺失等问题93个。临邑县打造“邑路帮办”审批服务团队,全程跟踪保障项目落地。三是提升线上线下融合服务能力。加快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电子档案“四电”应用,实现企业和群众在线提交、审批部门在线审查、审批结果在线发放、审批流程电子归档,打造全流程在线“不见面”审批模式。建成德州市政务服务网上中介超市,入驻中介机构638家,网上交易发布量达800余件。推出“建筑企业资质证书”“道路客运经营许可”等33项证照到期提醒,实现预警、提醒、监测全流程闭环服务。
审批流程再造迭代升级。一是推出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将15个涉企领域、24个部门的120个事项,整合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大幅提升企业开办效率,企业开办时间、成本做到省内最低。制定出台“一照多址”“一址多照”“集群登记”“住宅登记”等措施,4201户市场主体以住宅作为经营场所登记,让经营场所不再成为创业“门槛”,最大限度调动市场要素。陵城区成立会客厅式企业服务中心,让企业办事“轻装上阵”。2022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7.75万户,同比增长率居全省第4位,截止到12月底,全市共有企业16.1万户,同比增长18.39%,居全省第4位。二是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将简易低风险工程适用范围由3000平方米扩大到1万平方米,取消施工图审查,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不动产登记费等费用,平均为企业节省成本近200万元。将项目施工许可手续分为三个阶段,由建设单位“点单办理”,进场施工无需等待工程规划许可、整个项目施工图设计、审查等环节,建设周期平均压缩20%,实现“拿地即开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连续8个月获得市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流动红旗,天衢新区创新产业项目“双线并行”审批模式,项目进场施工时间提前2—6个月。三是提升“一件事”主题集成能力。以企业群众眼中“一件事”为导向,颗粒化梳理办事场景、再造审批流程、去重填报信息、共享申报材料。出生、身后、助残等19个市级统筹和4个市级独创的“一件事”在省内率先上线。
改革出圈出彩项目频现。一是推出“信用+承诺+容缺”三联动极速办改革。在政务服务网搭建全国首个政务服务信用评价横向管理平台,实施信任准营、信任筹建、信任办证,让信用成为方便企业群众办事的“特别通行证”,解决了“材料不全办不成事”难题。创新推出“失信制约人”管理办法,将承诺核验时发现的失信情形纳入失信制约人库管理。目前全市已有1200多个事项,70余种证明材料纳入“信易批”服务事项清单,超6万个企业群众享受到“信易批”极简服务。二是推动“县镇同权”改革。实施“县镇同权”改革,在全市10个中心镇设立行政审批服务分局,充实81名审批骨干力量到基层一线窗口服务,为分局业务开展提供了“人力、智力”支撑。将涵盖商事登记、社保医保等210项行政许可事项和90项公共服务事项同步下沉,实现了县级审批事项在中心镇全能办。打破县域体制界限,不断延伸中心镇审批分局服务半径。平原县恩城镇审批分局服务范围向西延伸到武城东南部,实现41项武城事“恩城办、就近办”;齐河县祝阿镇审批分局借力省会经济圈,300个事项实现“济齐通办”。三是打造国际化政务服务先行区。首创涉外政务服务新模式,建设“德州·东盟国际化政务服务专区”,为东盟外资企业、外籍人士和国内企业公民跨国来往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全领域、高质量审批服务体验。专区集成12个部门的46项涉外服务事项,搭建跨国办企业、金融合作、文化艺术交流等“七个办事链条”,让外资企业享受跨部门、跨领域、跨周期定制服务。
群众办事获得感显著增强。一是拓展“跨省通办”范围和事项。牵头搭建全国首个贯穿黄河流域干线、市县一体的“黄河流域政务服务通办圈”,横跨黄河流域干线6省20市172县。我市北融“京津冀”通办圈,南接“省会经济圈”,与淄博、东营、潍坊、滨州4市共同成立“黄河三角洲城市政务服务联盟”,与新疆石河子市、云南昆明市等全国431个地区签订通办协议,累计办件超过2000万。二是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能力。梳理市县两级年办件量前50名的个人高频事项,全部下沉到社区办理,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能力。联合邮政公司开展特殊群体居家办事服务,实现申请材料和证照双向免费寄递。在平原县试点“政务服务+小区物业”服务新模式,群众在小区物业就能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食品生产许可、医保、社保、水电费缴纳等70项高频常办事项。三是推行群众办事兜底服务。健全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畅通政务服务网、手机短信、大厅自助机、动态二维码、微信、窗口评价器等多种评价渠道,形成了评价、归集、分析、核实、整改、再评价的闭环链条。2022年,累计收到企业群众评价3300万条,评价满意率始终稳定在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