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2022年“齐鲁最美职工”发布!德州1人上榜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头条 / 正文

辟谣平台.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2022年“齐鲁最美职工”发布!德州1人上榜

原创 徐鑫2022/09/26 08:55:5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德州晚报 编辑: 55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9月23日晚,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总工会、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22年“齐鲁最美职工”评选结果发布。

经过层层推荐、专家投票、媒体公示等环节,最终评选出10位“齐鲁最美职工”,分别是:济南市城肥清运管理一处清疏二队班长陈国瑞,青岛海尔中央空调有限公司两器焊接线长赵宇,东营市看守所副所长、一级警长孟祥梅,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泰山供电中心泰山低压客户服务一班班长公海云,威海宏利客运有限公司驾驶员于永清,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主任技师孙一倩,滨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经济技术开发区市西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一级消防士张川川,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六建筑工程公司瓦工班长柏建喜,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科常务副主任、主任医师彭军,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科技创新中心主任、研究员李大鹏。

发布仪式上,通过现场交流互动、播放短片,充分展示了10位“齐鲁最美职工”的先进事迹。他们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造,用奋斗和坚守生动诠释了“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的深刻内涵,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工人阶级的主人翁风采,将激励全省广大职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踔厉奋发、唯旗是夺,当好主力军、建功新时代,以优异成绩迎接和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孙一倩:钢铁丛林中的女“超人”

在几十米高的钢铁丛林里钻进爬出,和巨型装置硬碰硬地直接交流,要胆大更要心细。在项目的主控室分析电脑传回的实时数据,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藏惊涛骇浪。

这就是“铁娘子”孙一倩的工作。1993年中专毕业后进入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以来,孙一倩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使我国多项化工产业创新成果和技术专利领先世界。她先后获评实用新型专利8项、发明专利1项,荣获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齐鲁工匠、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爱岗敬业,她是柔弱的“征服者”

孙一倩1993年从北京化工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华鲁恒升公司工作,在工作中她虚心向老师傅请教,细心摸索工艺数据,逐步掌握了操作技术,不到两年就成为岗位主操作,在同批进厂青工中脱颖而出。1996年,鉴于她在运行控制中的出色表现,被车间聘为岗位技术员。

穿着灰色工作服、戴着安全帽,整天跟一堆机械打交道,化工行业被许多人看成男人的“专属”。而孙一倩干一行爱一行,把这一“男人行业”干得有声有色。2000年,华鲁恒升抢抓机遇,上马有机胺和DMF生产线。孙一倩作为技术骨干,被抽调到新系统参与项目开发。由于国外企业技术封锁、国内行业壁垒,没有可借鉴的操作经验,投产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困难,只有中专学历的孙一倩苦心钻研,晚上,挑灯夜战解析生产流程;白天,行走现场研究投产方案。在她的努力下,首套DMF装置一次投产成功。她又利用三个月研究出DMF系统操作流程,并积极研发技术革新和优化控制,连续创新发明了十余项操作方案,有力地保证了装置的稳产高产、节能降耗,充分展示了技术工人非凡的聪明才智。仅五年时间,华鲁恒升DMF装置产能提升到25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DMF制造商,质量和消耗指标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目前的华鲁恒升,已成为三甲胺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和DMF行业标准的修订单位,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孙一倩作为这座装置的大脑,并没有停下脚步。面对日新月异科技发展,她深感自身的专业水平的不足,便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如饥似渴地进行专业学习,自修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工艺专业的专科和本科。她深知,在充满奥秘的化工领域,还有更广阔的空间等待她去探索,还有更多难题等待她去征服。

刻苦钻研,她是行业难题的“终结者”

至今孙一倩清楚地记得,2010年公司要试水上马乙二醇项目,公司领导找到她,让她负责攻克技术难关。乙二醇产品主要用于生产合成纤维、化妆品和炸药等,最大用途是用于制造服装的上游原料(聚酯化纤),堪称“服装面料之母”。我国是世界消费乙二醇的主市场,但60%以上是依赖进口,这意味着煤制乙二醇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乙二醇生产工艺被国外严密封锁,如果想上马项目就必须依靠自力更生搞研发。

孙一倩深知这份重担的份量,她迎难而上,开启了对乙二醇技术难题的“征服”之旅,她全身心投入到这片未知的领域。化工工艺设计要用全英文界面的ASPEN计算软件模拟整个工艺过程,这对只有中专英语水平的孙一倩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应用好这项高科技科研工具,她一边突击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一边从软件简单的单元计算入手学习,经过不分昼夜的刻苦钻研,她不但吃透了工艺模拟计算过程,而且熟练地掌握了应用方法。依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创新能力,600多个日夜,她带领团队先后发现并解决了146工程基础设计问题,查出制约装置长周期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386项,研发编写出了5万吨煤制乙二醇装置运行工艺方案,并多次优化工艺流程,使装置成功投产。

2016年,孙一倩又迎来挑战,在5万吨乙二醇装置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华鲁恒升向全国最大的50万吨乙二醇生产装置发起冲锋。孙一倩说:“毕竟50万吨,它不是说单纯扩大10倍的概念,这个化工装置,你把它装置扩大之后,它有好多未知的风险。”数据浩瀚如海,差错一丝一毫都不能出,在公司未来发展以及安全重于泰山的双重压力下,孙一倩熬过了两年半的艰辛历程。她回忆:“工艺包模拟计算的过程,很艰辛,那大致有三四个月,我们就是封闭在设计院里面,要求你大脑高速地运转,有一段时间,就觉得快要熬不过去了,因为压力太大了。”

作为煤制乙二醇工业化生产技术骨干,从2010年至2020年,孙一倩不仅直接参与开发国内首套单线产能最大的5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设计和胜利投运的全过程,还创造了单套规模大、技术难度高、单位投资少、生产成本低、启动时间短、当日即达到优等品、当月即实现盈利等多项行业纪录。项目运行后,她继续对工艺进行优化创新和技术改造。其中,碳酯工序甲醇回收项目,年降低运行成本达9000万元。她还积极推进优化酯化液相循环模式节能降耗,年节约蒸汽消耗20.6万吨,节省费用2360余万元。

勤勉奉献,她是传帮带的“践行者”

面对成绩,孙一倩很淡然,她常说,我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成为比我厉害的技能人才,我要做的,就是把我学会的教给他们,让年轻的技能人才能够快速成长,为企业和国家做贡献。

2014年,公司成立“孙一倩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她的带领下,工作室以“攻关、传艺、创新、交流”为主旨,在全国、省、市级等多项石化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团队一、二等奖。并培养出3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素质技能人员,其中包括高级技师2名,技师16名,3名山东石化行业技术能手,1名获得山东富民兴鲁奖章。

针对化工行业的特点,孙一倩建立仿真教室,指导年轻员工仿真操作、提高技能。通过多年的探索,她总结出了“三步教学法”,一教,即教授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二放,即提供机会,放手让年轻人在操作中锻炼;三点,即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点拨指导。目前,她所培养出的技术人员已成为生产岗位的高技能骨干,为高端化工产业的持续发展积蓄了技术力量。

如今,孙一倩依然没有停下逐梦的脚步,正全力投身于延长和丰富乙二醇产品产业链的规划设计之中。在今后的岁月中,她始终铭记共产党员的初心,立足平凡岗位,为谱写新时代化工行业的新华章奏响最强音。

已有0人点赞

637334300423557261344394321.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