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德州晚报全媒体讯 7月25日,记者从中国—东盟市长论坛暨协同创新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获悉,德州市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交往源远流长,经贸往来日益密切,深化合作潜力巨大。今年上半年,我市对东盟进出口45.9亿元,增长57%。东盟已成为我市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中国与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正式建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生效,双方的合作站在了全新的历史节点,为德州与东盟高质量发展、高层次合作创造了新机遇、拓展了新空间,德州与东盟的合作也将被全面赋能。
以打造中国北方对接东盟支点城市为目标,在提升全域创新能力上开新局,以经贸、投资、产业、文化合作等为合作方向和合作重点,充分挖掘德州市与东盟各国在资源、产业、科技方面的特色和优势,通过打造“携手东盟 相约德州”的对接东盟工作品牌,全面推进德州市与东盟国家的深度合作。
一、打造联席会议,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调整充实对接东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单位职责分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推进。制定出台《德州市对接东盟工作五年发展规划》,强化对接东盟工作的整体设计,提升工作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坚持规划先行原则,根据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制定相应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完善规划体系。
三、打造高能级平台,提升活动实效。机制化举办“中国-东盟市长论坛暨协同创新发展大会”、“中国(山东)—东盟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大会”、“中国—东盟(德州)经贸对接会”等高规格国际会议,提升我市国际化水平。
四、打造“携手东盟、相约德州”东盟工作品牌,助力多领域务实合作。积极培育我市对接东盟展会品牌,促进与东盟贸易发展。持续开展“百企下南洋”、“东盟国家风情周”、“东盟投资推介会—走进德州”等品牌活动。
五、打造研究高地,服务决策部署。加快山东东盟研究中心建设,推进打造具有山东地域特色、服务山东东盟合作交流的“数字东盟平台”,充分发挥智库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开展对东盟国家精准研究,提升对东盟学术研究水平。
六、构建东盟友城新格局,“靶向”开展友好交流。积极打造“东盟十国一国一友城,一友城一特色”格局,实现德州东盟十国友城全覆盖,借力友城开展友好交流,推动经贸合作。
七、推动双向投资,构建双循环经济圈。形成以德州城市为中心,以市场链、产业链、价值链、信息链、资金链、创新链连接的德州一东盟投资合作网络,深挖贸易合作潜力,实现德州与东盟国家充分合作基础上的跨越式、共赢式、分享式发展,推动合作区域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全面发展、稳定发展、持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