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6月24日,市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德州市住宅物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并定于9月1日起施行。 其中第八条内容为鼓励住宅物业采用消防设施联网监测、电气火灾监测、火灾自动报警、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设施、电梯控制系统、消防设施器材传感器等技防、物防措施,提高住宅物业消防安全防范服务质量和智能化水平。
7月19日,记者走访城区多个小区发现,对于居民利用电梯将电动车推回家充电的情况,部分小区选择安装电梯控制系统,利用“黑科技”拒载电动车,但更多的小区还得靠居民“自觉”。在采访中,很多居民希望可以引入电梯“黑科技”,从根源上保障了居民的入住安全。
电梯“阻车报警器”系统获居民赞誉
“电动车禁止入内!电动车禁止入内!”电动车一旦进入电梯,语音警报就会响起,有的摄像头还会发出闪灯,并且电梯无法关闭,这就是“电梯阻车系统”的神奇之处。这套系统也成为城区多个小区解决高层住宅电动车上楼入户充电“顽疾”的“解药”。
位于崇德三大道的耿庄社区C区共有54部电梯,目前已全部安装了这套“电梯阻车系统”。7月19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当物业工作人员试着把一辆电动车推进电梯时,电梯内立刻响起了报警声,电梯门始终无法关闭,直到把电动车推出来才恢复正常。
耿庄社区书记张振廷介绍,电梯里安装的这套“阻车报警器”系统,主要是通过电梯内顶部安装的智能摄像头,自动识别进入电梯的车辆,当智能摄像头识别到有电动车进入时,会立刻播放“电动车禁止入内”的语音警告,然后联动梯控系统,控制电梯门。“自从安装了这个报警系统以后,再也没看见有人推着电动车进电梯了,现在大家都很自觉地把电动车放在楼下。不仅楼道里干净整洁多了,大家住在这里也感觉踏实多了!”耿庄社区C区居民张女士对小区电梯增加的“新技能”连连称赞。
位于天衢新区康博大道的沙王社区东区李船头小区,也同样为小区内11部电梯安装了电动车“阻车报警器”系统,“近几年时常有电动车在电梯或楼道内爆燃的事故发生,而小区内的居民多数都有使用电动车出行的习惯,物业和业主们都比较担心安全问题。”社区书记刘建新说,“自从安装了这个系统,小区内的电动车已经达到了零入户的效果。”
“这个系统装得特别好,现在电动车进不了楼,大家坐电梯不那么拥挤了,最重要的是更安全了!”沙王社区东区李船头小区居民梁女士刚骑着电动车买完菜回来,一边自觉地将车辆停放在楼下的充电棚内,一边向记者说道,“过去大家为了省事,常常把电动车推进电梯驶入家中充电,消防隐患非常大,大家对此非常担忧,如今智能监控系统上线,杜绝了这方面的消防安全隐患,大家安心多了。”
靠“自觉”难阻电动车上楼入户
但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多数小区没有“阻车报警器”系统,虽然社区及物业都加大了电动车入户这种违法行为的宣传、劝阻力度,但利用电梯将电动车搬回家充电或停放在楼道内的现象仍屡禁不止。
7月20日,记者在位于天衢东路的东方夏威夷小区内发现,虽然每栋楼下都有停车棚及充电插排,楼道内也张贴“电动车一律不准上电梯和楼道”的警示语,但仍有部分居民对此视而不见,将电动车通过电梯运回自己家。“车棚内的充电插头数量有限,而且电费也比家里的用电贵一些,所以即使物业加大了宣传力度,也还是有小部分居民选择回家充电。”小区居民孙先生表示,平时自己看到这种行为会善意地提醒一下,但收效甚微,“这种事情不能只靠‘自觉’,我看有些小区安装了电梯报警系统,希望我们小区也可以加快引进,消除安全隐患。”
位于新建路的万达华府也同样存在电动车上楼入户的现象。记者在采访时遇到了正在小区遛弯的居民唐阿姨,提到电动车入户充电的现象,唐阿姨有些气愤,她说自己每天乘电梯上下楼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有时自己也会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尽量还是把电动车停放在楼下的车棚内,“遇到好说话的或许会答应着,遇到脾气不好的,还会跟我吵,怪我多管闲事。”唐阿姨对此很是无奈,“大多数人都有侥幸心理,总觉得电动车自燃或发生意外的事情不会落在自己头上,但是真要发生就悔之晚矣了。”听到记者表示有些小区已经在电梯里安装了“阻车报警器”系统,唐阿姨非常希望自家小区也抓紧落实。
疏堵结合营造安全的居住环境
“之前时常有居民把电动车推上楼充电,进入夏季后,天气炎热气温升高,弄不好就会引发安全事故,严重危害着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谈起电梯“阻车报警器”系统的安装,耿庄社区书记张振廷表示,因为业主们对此都表示一致赞同,所以安装过程十分顺畅,“C区内54部电梯的系统安装共花费45900元,这项安装费用是由物业出资,多方对比后联系了合适的电梯维保单位进行安装,一共耗时20天。”张振廷说。
同样安装了电梯“阻车报警器”系统的沙王社区东区李船头小区,社区书记刘建新告诉记者,去年10月份,考虑到居民入户充电的安全隐患,社区召开了业委会商讨安装“阻车报警器”系统,一致通过后,由社区向长河街道办事处提出安装申请,获批后开始进行投标、审价、确定第三方,安装费用共花费一万余元,其中,安装工程中的每一项费用及进度都定期向业主公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两个小区在安装电梯阻车系统杜绝了电动车入户入梯的安全隐患之后,为了方便居民使用电动车,还在小区内同步安装了车棚及充电桩,满足居民日常出行的充电需求。疏堵结合,既加强了电动车的用电安全,也为小区居民营造了安全的居住环境。
据了解,在电瓶车频发的火灾事故中,80%的火灾是在充电时引发,且多发生在夜间,一旦失火极难救援。此外,电动车在室内、楼道停放、充电,一旦燃烧起来,30秒后室内温度将迅速升到120℃,有毒烟气向上蔓延,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甚至造成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阻车报警器”系统的安装,将进一步提升市民的消防安全意识,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