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打开后备厢,缠
这种将汽车后备厢与消费深度结合的“后备厢”经济,近期频繁出现在夜市、景区公园、商场附近,成了一种新型经营业态。近日,记者走访了城区几处“后备厢”聚集地,感受这种新鲜消费体验带来的“烟火气”。
门槛低 人气旺
记者走访时,仅在城区就发现了近20位“后备厢摊主”,仅中心广场湖滨中大道沿街就有9位车主敞着后备厢进行售卖,并且还不断有车主加入这一行列。这些摊主多是宝妈、白领、自由职业者、备考学生,摊主们利用自己闲暇时间,或独行、或与朋友一起,打开后备厢,赚钱的同时享受夜晚的乐趣。
形式新颖、门槛不高、加工制作简单、无需摊位费……后备厢生意成本低,灵活度高,是很多车主愿意加入的原因。
“出摊咯,出摊咯!”晚上7点多,95后小伙儿罗斌开着自己的爱车准时到达德州学院夜市,开始经营起自己的“酒摊”生意。罗斌白天从事物流行业,平时工作不是很忙,喜欢交朋友的他萌生了出来摆摊的念头,从5月中下旬开始,每天晚上罗斌都会开车出来摆摊,他的酒品售价在12元至20元不等,种类不多,但名字却很新颖——“自由古巴”“螺丝刀起子”“柠愿是你”……吸引着来往大学生的目光。
罗斌每天摆摊的营业额在200元左右,“其实不是为了赚钱,就是找点事情做。”罗斌说,因为有个朋友开酒吧,并且自己也很喜欢喝酒,所以干脆利用起自己的后备厢,出来摆摊卖酒。
除了利用汽车后备厢,德州学院还有一位摊主特意定制了一辆三轮车摆摊卖首饰。摊主李欣从2019年开始在校门口摆摊卖首饰,如今已经是一名全职宝妈,晚上闲暇之余还会出来营业,“遇到节假日人多的时候,最高能卖近千元。”李欣告诉记者,通过摆摊的形式出来兼职,她感觉既放松又娱乐,摆摊成为她非常喜欢的一份兼职。
“没想到方寸之地,竟也能做出如此大的生意。”对于“后备厢经济”的爆火,不少市民表示看好,认为它给疫情下的城市增添了不少活力与“烟火气”。
“佛系”营业 年轻人在“后备厢”建起社交圈
“这里有归属感,来此摆摊的多是有情怀的摊主,不求能赚多少钱,属于佛系营业。”采访中,不少摊主更在意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交体验。
“通过后备厢卖货的形式新颖好玩,并且我们是规范经营,不收摊位费,零成本出摊。”路边咖啡车经营者大鹏表示,他最初买下这辆车是想和朋友一起钓鱼,把车停在新湖旁边顺便卖卖咖啡,但是不经意间自己的咖啡摊一下就火起来了,第二开始人就渐渐多了起来,现在还多了很多忠实顾客。
此外,这群年轻人还想通过“后备厢”建起社交圈,一方面,经营的同时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另一方面让所有喜好这种经营模式的车主汇集到一起,形成固定的“后备厢集市”。
小小后备厢,身藏大乾坤。还有市民认为这是一种新型的兼职方式,湖滨中大道上一位柠檬茶店主刚辞掉白领工作,便专注投身于自己的后备厢生意,从兼职变成了全职。
“现磨
“很喜欢这样的经营模式,不像在商城里那么拘谨,很放松、随意,还能和其他人一起聊聊天。如果是同样的价格,我更愿意在这里消费。”25岁的市民小刘说,“后备厢”集市在年轻人当中很受欢迎,除了消费需求还能满足年轻人的社交需要。
小小后备厢点亮德州夜经济
小黄车下的“路边咖啡”、火爆出圈的“暴打”柠檬茶、“好恰”的冰粉、复古感满满的“野兽酒摊”……一个个用潮流网红语言装扮
晚上九点多,居民区已经安静了下来,但城市中心广场依然灯火通明,湖滨中大道东侧车位上,多位车主仍在经营着自己的“后备厢生意”,你来我往,俨然一幅闹市区景象。
路边咖啡车经营者大鹏今年32岁,还经营着一家实体酒吧咖啡店,“白天要看店,晚上空闲时间出来摆摊。像我卖咖啡,盈利最多时候在上千元。主要也是能认识一群车友。”大鹏说,创业之初,他特地找了很多南方朋友“取经”,咖啡豆、咖啡机、桌椅板凳都是借鉴了其他城市后备厢的经验,“别的城市有的,我们也得有。”抱着这样的想法,大鹏率先开了德州首家咖啡车。
热闹的后备厢市集点燃了德州市民夜生活的热情,也让“烟火气”铺满德州街头。小小的后备厢里装载的不仅仅是一件件物品,更是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样霓虹闪耀的夜色里,大家沉浸在放松自在的气氛中,收获满满,乐趣多多。不少年轻人纷纷慕名打卡拍照,上传到各大社交媒体上,他们表示,是在追求和体验一种新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