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6月10日,我市召开“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主题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市委政法委、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我市“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相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文铎介绍,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树牢“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理念,充分发挥审判执行职能作用,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服务保障德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1-5月,全市法院结案率78.20%、结收比99.06%,一审服判息诉率89.91%,首次执行案件实际执行到位率41.32%,首次执行案件执行完毕率25.54%,5项指标均位列全省第2。结案均衡度0.78,正常审限内结案率99.77%,执行案件执结率73.20%,3项指标均位列全省第3,审判执行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按照市委部署,市法院研究制定“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四项,其中,争先项目、补短板项目各2项。
一、争先进项目
(一)深化“道交一体化”改革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
一是创新“大数据+大调解”诉前多元调解新机制,由市委政法委牵头,公安交警、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保险公司等部门与法院道交一体化处理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多部门联动,创建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多元解纷新机制,实现当事人一码登录,可在线参与事故纠纷处理全过程。二是探索“四区(德城区、陵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运河新区)合一+三审(民事、刑事、行政)合一+立审执一体化”的快速办案新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融合集中,统一标准、统一模式,集中办理四区涉及交通事故纠纷处理的案件,实现交通事故纠纷处理更方便。三是构建全市一体化道交解纷大格局,为深化体制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打造城区带头、县域跟进,全市道交纠纷一网通办,部门协同、多元集成,行业诉源治理新模式,为行业诉源治理提供新样板。
(二)创建中小微企业“执转破”绿色通道
为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破解陷入困境中小微企业案件执行僵局,充分发挥破产制度功能,全市法院探索构建涉中小微企业“执转破”案件的简易、快捷、高效审理机制,努力打造中小微企业债务纾困新模式。
一是规范案件审查机制,对符合破产条件的执行案件实现精准识别、工作前置、快速衔接、高效办结。研究制定《加强中小微企业“执转破”工作指导意见》,切实提高中小微企业“执转破”案件审查、移送及审判效率。二是强化执行与破产协作配合。执行查控措施和破产财产处置相配合,执行法官与破产法官联合办案,执行工作与破产工作优势互补,利用破产功能解决执行难题,努力实现陷入执行困境的中小微企业及时得到法律“救治”或“出清”。三是完善案件快速审理机制。鉴于陷入执行困境的中小微企业债权债务较为清晰、企业资产总量较小、企业职工人员不多等特点,适用简易快速审理机制,简化审理程序、优先线上办理、管理人费用及诉讼费用适当减免,打造低成本、快办结的中小微企业“执转破”绿色通道,助力德州困境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二、补短板项目
(一)实施“一条链改革”,提升司法获得感
针对全市法院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较多等问题,市法院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将强化服判息诉工作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出台《关于强化服判息诉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关于全市法院强化诉源治理和衍生案件治理推动多元实质化解矛盾纠纷的实施意见》,实施“诉讼引导+风险评估+诉中释明+判前评断+判后答疑+执行和解”全流程服判息诉“一条链改革”。
(二)开展破产积案清理集中攻坚行动
针对我市办理破产用时较长、个别案件长期不能审结的问题,全市法院将开展破产积案清理集中攻坚行动。
一是落实院领导包案制,对超过1年以上未结破产案件,确定院长为责任人,加大清理力度,确保年底前清结破产积案。二是强化府院联动机制实质运作,破解制约破产积案清理进展的障碍及瓶颈难题,合力攻坚,实现破产积案清零。三是强化业务指导和工作调度。中院将逐案研究法律适用难点,完善督办台账。强化业务指导和工作调度,强力推进破产积案清理工作。四是强化分析研判。在破解难题工作中总结经验,在解决障碍及瓶颈工作中创新机制,认真总结有效化解企业破产衍生诉讼、资产处置、职工权益保障、涉税处理、刑事民事交叉、信访维稳等难题的制度性、机制性经验及创新做法,为降低企业破产成本、提高债权回收率、缩短办理破产时间建全制度、完善机制,打造德州办理破产“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