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为共同推动中医药工作高质量发展,8日上午,山东中医药大学与德州市人才推介恳谈会在凤冠假日酒店召开。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首届岐黄学者,全国名中医,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高树中等山东中医大学及德州相关部门领导参加此次恳谈会。
恳谈会上,“德州市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训基地”“山东中医药大学医教融合基地”揭牌成立;对德州市中医药工作及德州市人才政策分别进行介绍;对山东中医药大学人才进行了推介。
记者了解到,本次人才推介恳谈会是双方合作的首个项目。通过此次契机,双方将建立长久合作共赢机制,推荐更多的优秀毕业生来德州高质量就业和创业,为德州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目前,德州全市共有中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19家,(含中西医结合)诊所278家。截至2021年底,全市中医医疗机构共有床位3838张,中医和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2753人,年总诊疗人次190.64万人,占全市医院总诊疗人次的20.9%。
为推动德州中医药发展,我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十三五”以来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2.25亿元支持中医药项目建设。近3年拨付专项资金2171万元,用于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与推广、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建设、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等工作。
2021年实现了各县市区政府办二级中医医院全覆盖;134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立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国医堂)。
同时,中医日间病房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德州市三家医院首批试点实施24个病种采取“中医日间病房”管理方式进行医保结算,试点目前已扩大至全市81家医疗机构。在全省率先出台“医保惠民五个鼓励”政策,将国家级、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的报销比例上浮。在已建立的 DIP 病种目录库的基础上,研究设立中医特色病种,支持传统民间中医发展,对中医药特色技术及疗法,医保立项定价,纳入报销范围。
此外,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深挖中医药特色技术、引进优质中医药资源,着力创建区域中医药文化名城。
接下来,我市将以人才推介会为起点,不断落实战略合作项目,积极引进中医院校优秀毕业生,优化人才发展平台。依托山东中医药大学教育平台,积极推送中医药医护人员进修学习,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方式,实施中医药“三经传承”战略和五运六气等理论临床应用的推广普及。争创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多形式培养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一批院士、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工作室(站)。
提升中医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等级水平,不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加强医疗服务监管。 进一步加大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启动新一轮攀登计划,开展国家、省中医药重点专科创建活动。积极对接山东中医药大学,争取合作开展中医药领域联合科技攻关,在基础设施、中医特色、专科技术、综合实力、服务品质等方面,大力推进德州市中医院“龙头”医院建设,提升中医科研能力及诊疗水平。加快引进适宜我市自然气候条件的优良中药材种植品种,着力培育德州道地药材基地和中药材规范种植基地,不断壮大全市金银花、丹参、红花、铁皮石斛、黄芩等道地药材种植产业和中药加工产业。围绕夏津县黄河故道桑叶、桑葚、桑白皮三桑产业及乐陵枣产业,开展系统的挖掘、保护和研究,建设种植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