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近年来,德州不断推进老旧小区的管理力度。近日记者走访发现,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发生了“蝶变”,建筑新了、车位多了、花园美了、道路也平坦了……
但老旧小区改造不是“一劳永逸”,改造完成后的管理和维护是影响小区质量“可持续”的关键。对此,老百姓在点赞改造成果的同时也难免担忧:小区改造成果能否保持长效?
改到百姓心坎上 赢得居民点赞
5月23日9时许,在德城区新建路邹李小区(南区),记者发现该小区墙面已重新粉刷,车辆在停车位上有序停放着,小区主干道路整洁且宽敞。
邹李小区始建于1983年,36栋楼,1042户,2017年4月联兴金友物业介入管理,目前该小区共有22名物业人员,8人负责小区卫生,8人负责门卫,6人负责办公室工作。
“小区原来没有物业,环境脏乱差。楼道前的路之前是坑洼不平的砖头地,一到下雨天,就特别难走。”家住邹李小区(南区)一号楼一单元的崔先生告诉记者,老旧小区改造把楼道前的砖头地改造成了石灰路,道路变平整了,下雨天也好走了。“现在有了物业管理,小区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们在这里住得也舒心。”崔先生说。
“小区之前车位少、停车难,并且没有监控和门禁卡,人员和车辆随便进出。前几年,我家的车被剐蹭了,因为没有监控,最终也没找到肇事者,只能自己当‘冤大头’修车。”该小区居民刘先生表示,现如今小区不仅停车位变多了,还安装了监控,新增了门禁卡和门卫,他在这里住得更安心了。同时,该小区居民陈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小区不仅摆放了多个垃圾桶,而且楼道内的卫生也变干净了,小区卫生环境整体得到了很大提升。
此外,记者还实地走访了德城区园林小区、天衢小区、八一小区、安然居小区等十余个老旧小区,发现园林小区和天衢
把好物业准入关 明确管理维护主体
据德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属地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推动小区业主召开业主大会组建业委会,由业委会选聘物业公司对改造后的老旧小区提供专业物业服务,达到老旧小区改造长期保持的效果。对于无法选聘专业物业公司的小区,由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提供保安、保洁、秩序维护等基本服务,维持小区的环境、秩序。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升级,对老旧小区改造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联兴金友物业副经理李殿春表示,邹里小区居住的大部分是老年人,物业公司建有专门的老人健康档案,下一步他们将服务细化,对部分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切实满足老年业主的需求,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提升。
“由专业物业负责托管,更有助于老旧小区改造长效运营,这样也保证了老旧小区的后续管理更精准、细致、有效,实现了小区科学管理。”新华街道德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主任苗俊合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整合小区周边资源,健全老旧小区配套服务,打造“15分钟”服务圈;并再次针对居民提出的居住环境问题,与小区业委会和物业进行协商,提出具体改善的方案,进一步完善小区管理,实现小区环境整治、内部管理和服务能力的同步提升,提高居民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让居民更具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巩固老旧小区提升成果
老旧小区改造并非“一劳永逸”,要想真正惠及民生,长期保持改造效果,必须要有长期维护和运营管理机制。老旧小区后期如何长效管理?如何在老旧小区改造后进一步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德城区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在招标确定施工单位时,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提出“施工单位需同时具有自持物业或控股物业并确保三年物业服务期”的要求,在确定施工单位同时也确定了物业管理服务单位,防止了“前改后乱”问题出现。物业企业全程参与施工阶段及竣工验收过程,全面进行物业管理服务,使服务与管理常态化、规范化;此外,对不具备开展规范化物业管理的小区推进实施“简易物业管理”,确保小区持续安全、有序、整洁。
德城区建设局物业保障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德城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改造后,将实行“长效管理,物业先行”的办法,保障物业区内各类设施正常使用与日常维护,切实提升了百姓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此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为巩固老旧小区改造成果,他们将按照“一次改造、长效保持”的原则,建立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后半篇文章”。
今年全市计划改造老旧小区313个,现已全部开工。下一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加大老旧小区改造质量监管力度,加快推进改造速度,力争项目早完工,群众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