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粮满仓 好丰光|山东以科技创新端牢“中国饭碗”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头条 / 正文

辟谣平台.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粮满仓 好丰光|山东以科技创新端牢“中国饭碗”

转载 阎润珍2025/09/23 15:54:0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中国网 编辑: 1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晒谷拾豆、运粮收储、压茬播种……金秋九月,大自然的“调色盘”点亮齐鲁大地,山东各地秋粮陆续迎来大面积收获,进度略快于去年同期。

“一般大豆每亩密度为1.5万多株,‘菏育6号’能达到2.5万株以上,且抗病、抗倒伏,试验田亩产稳定在600斤以上。”在济宁市嘉祥县梁宝寺镇的华亚种业公司大豆新品种选育基地,高油高产大豆品种“菏育6号”植株1米多高,拨开顶部,密实的豆荚映入眼帘,底部叶片仍然油绿。

“种庄稼就像绣花,第一针要走好。”选用突破性的大豆品种,配套联合耕播机,一次性完成整地、镇压、播种等工序,再辅以巧妙布设的物联网感知设备,大豆生长动态实时掌握。

良种配良法,优质种业、技术集成、服务到田、装备适配等要素协同发力,为稳产高产牢牢兜底。截至2025年7月,山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7.4%,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3%,“慧种地”托起秋粮丰收的底气。

筑牢粮基,推广良种提升粮食单产

“我们合作社约有3000亩土地,主要种植‘济麦60’,今年500多公斤的亩产量对于我们盐碱地的种植户来说,已经是突破性的了,我们非常满意。”东营市丰彩农业负责人田兆山说。

在黄河入海口,东营市垦利区盐碱地上,淡黄色的土壤表层泛着盐霜。这块土地平均盐碱度3.3‰,曾经一度被视为农业禁区。在山东旱地与盐碱地,“耐盐耐旱”是良种硬实力的“试金石”。

“盐碱地种植小麦困难比较多,地力比正常土地差,所以要多施肥、勤浇水,关键还要挑选耐盐碱的好种子。‘济麦60’在节水抗旱耐盐碱方面的实际表现非常理想。”田兆山表示。

田兆山提及的“济麦60”,于2023年创下亩产497.1公斤纪录,次年将纪录提升至511.88公斤。该品种抗倒伏能力强、结实性好,在中度盐碱地推广价值显著,多次在省级、国家级旱地生产试验中位居第一,入选耐盐碱小麦推荐品种。

由于近些年天气变化对农作物产生比较大的影响,针对这些变化,山东省利用良种研发全国领先的优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759万亩,耕地质量等级比全国平均高出0.3等。

6月中旬,滨州市惠民县何坊街道张百户村的“专家领办”千亩示范方内,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轮选49”实收亩产达726.29公斤。“分蘖成穗率高,抗倒伏,品质好,是真正的‘多面手’!”种植大户刘海明说,他今年把流转的100亩土地全部改种“轮选49”,不仅播种量减了1/3,每斤还能多挣1角多钱,亩均增收达200元。

全国推广面积前十的小麦品种中,山东独占四席。依托国家小麦重大品种研发推广一体化试点,新增良种推广面积超200万亩,为齐鲁粮仓配备了最精密的“芯片”。

解锁潜能,良机良技减少生产损耗

当“北斗导航+”赋能智能农机,小麦高性能复式精量播种机与大喂入量收割机纵横田野,山东夏收机损率被牢牢控制在0.7%左右。这背后是精量播种机数量一年激增453%的硬核支撑。

“今年我们投入了10台雷沃GM100联合收割机,每台机器每小时20亩地,收割跟播种同步进行,收割机在正常收割过程中,麦茬的瓤子也能均匀泼洒在麦地里,减少后期人工。”在潍坊市滨海区大家洼街道烟墩村麦收现场,淼汇陆号家庭农场生产负责人张佃彬掐算着今年的麦收账。

“换上新机器,机收损失率又降了!”全国技术能手、新泰市润都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宝说,合作社今年为1万多亩麦田提供机收服务,新购入的雷沃谷神GR3106收割机脱粒清选效果好、粮食干净不撒粮,在无垄种植的平整地块,平均机收损失率能低至0.5%。

从某种意义上讲,节粮减损就相当于粮食增产,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一块“无形粮田”。作为全国第二大小麦主产区,山东连续多年推进“三夏”机收减损,机收损失率整体连年下降。2025年,山东小麦机收损失率继续降至0.78%,同比降低0.03个百分点。

据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测算,2025年山东夏粮总产量547亿余斤,机收损失率每降低0.1个百分点,理论上能挽回粮食损失5000多万斤,相当于新增5万多亩耕地。

良机先行,良技亦不遑多让。在山东,73.1%的麦田采用宽幅精播等高产栽培模式,水肥一体化面积猛增31%,“一喷三防”实现全覆盖。科技之光穿透泥土,将“望天收”的被动转化为精准调控的主动。

稳粮保供,万人下乡推行农技服务

“德聊吨半粮”“汶阳田”“鲁西南”“黄三角”“临郯苍”“胶莱河”,在六大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引领区,农技人员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

“我们开办田间课堂、现场指导培训等形式,重点指导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粮食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秋粮单产提升各项关键技术落实到田,为秋粮丰产丰收打下基础。”山东省农技推广中心作物一部部长彭科研表示。

在菏泽市定陶区南王店镇田楼村种粮大户邓传新的玉米田里,一条条黑色滴灌带如同“毛细血管”般均匀地铺在地面,每间隔30厘米都会有针眼般大小的小孔,玉米所需的水、肥从这里不断涌出,精准地输送到每一株玉米的根部,及时为高温炙烤下的玉米“解渴”,有效缓解高温天气对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

今年夏天,持续高温少雨天气让定陶区处于灌浆期的65万亩玉米陷入“渴水”困境。在农技专家指导下,当地群众巧用滴灌设备,为玉米“精准补水”。

“这两年的秋粮管理,有两项技术特别实用。一个是各级大力推广的‘一喷多促’,在7月中旬小喇叭口期和8月中旬灌浆期进行重点防治,基本上防住玉米螟、甜菜夜蛾、蚜虫和红蜘蛛等常见病虫害。二是有补贴资金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能根据作物长势精准追肥,提高了水肥利用率。”济宁市嘉祥县马村镇保领家庭农场负责人山万民表示。

今年,山万民的农场采用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使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亩保苗5500株左右,播种和出苗质量明显优于去年,加上前期管控到位,病虫害发生较轻,只要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力争增产一两成。

眼下正是秋粮生长的“冲刺期”,山东要求各地紧盯天气变化,紧扣关键农时农事,全面开展“万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大行动——秋粮生产关键技术巡回指导专项行动,省市县乡四级共组织1.8万名农技人员参与,通过层层领办样板田、创新开办“田间课堂”、进村入户包联主体、开展定向帮包指导等举措,环环紧扣推进关键技术落实,全力以赴夺丰收。


已有0人点赞

637334300423557261344394321.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