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山东践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拓展多边海洋合作 开放共赢,扩大蓝色“朋友圈”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头条 / 正文

辟谣平台.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山东践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拓展多边海洋合作 开放共赢,扩大蓝色“朋友圈”

转载 靳冬群2025/09/05 17:36:1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编辑: 2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海洋,覆盖地球70%以上的面积,是孕育生命的摇篮、联通世界的纽带、促进发展的平台。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全球格局下,如何探寻海洋发展的共赢之道?答案在深蓝实践中显现——山东践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拓展多边海洋合作,提高海洋开放层次和水平,释放“海上山东”潜力。
  今年6月,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滨之城”平台秘书处正式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该平台作为联合国“海洋十年”框架下的核心计划之一,将致力于通过全球海滨城市的合作推动海洋生态保护、蓝色经济发展与海洋治理创新。
  “海洋十年”是近年来联合国发起的最重要的海洋倡议,为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契机。青岛是我国参与度最高的城市。2023年,“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落地青岛。成立以来,该中心牵头发布了《青岛宣言》、海滨之城行动倡议、“海洋十年”青岛倡议、“海洋之神”等系列涉海公共产品,在众多国家的共同参与下,促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海洋防灾减灾等能力全面提升。
  推进高水平海洋合作,离不开载体平台的支撑。山东提升海洋开放平台效能,建设“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等7个涉海国际组织进驻青岛,高水平举办海洋合作发展论坛,打造重大国际交流合作高能级平台。依托这些平台,青岛西海岸正成为全球海洋合作的重要窗口。
  走在青岛海西湾国家级船舶海工产业基地,随处可见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实践。中船发动机的生产建造车间里,一个个“钢铁巨兽”船用发动机正在这里从蓝图变为现实。直线距离4公里外,青岛海西重工专门生产船用发动机曲轴,可以为中船发动机快速就近配套。
  这里处于中日韩世界船舶制造业“金三角”中心地带,拥有水深湾阔的地理条件以及产业链条完整、产业分布集中的比较优势,且紧邻青岛港前湾港区,航道资源优越,超过200条航线连通全球各地。一批“大国重器”从海西湾驶出: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船交付运营;比利时CMB公司21万吨氨燃料散货船用上“青岛芯”发动机;“青岛造”大气海洋激光雷达远销欧美、韩日、东南亚等市场……作为山东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链主”单位,北海造船现手持订单近60艘,国际客户订单量超85%。
  8月29日,山东港口日照港“岚山—阿布扎比”新航线首航,99辆国产校车搭乘“宏达新加坡”轮驶向阿布扎比阿里山。港口是对外开放的门户,在经济发展大局中起到战略“棋眼”作用。山东港口航线总数360余条,形成日韩、东南亚、中东、印巴、欧美五大优势航线组群,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个港口建立贸易往来,为沿黄省份提供高效便捷的出海通道。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正在释放倍增效应。山东港口围绕“丝路电商”,助中小微外贸企业“借船出海”。2024年新增国际友好港10个,国际友好港总数达到54个,拓展山东蓝色“朋友圈”。
  海洋合作的山东实践正赢得国际认同。今年9月7日至9日,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将在青岛举行,届时将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700名嘉宾共聚一堂,围绕海洋未来展开深度对话。借助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山东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拓展海洋开放合作新空间。


已有0人点赞

637334300423557261344394321.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