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八十年风云激荡,一寸山河一寸血。当时光的指针回拨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齐鲁大地上每一寸土壤都在诉说着不屈的故事。
抗战岁月,不仅是时间的刻度,更是山东军民以血肉之躯书写民族气节的壮丽史诗。八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点上回望,发现那段峥嵘岁月留下的不仅是记忆,更是一种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种,一组需要当代人深刻破译的精神密码,一盏照亮民族复兴征程的永恒明灯。
在山东,既有台儿庄战役那样气吞山河的正面对决,又有沂蒙山区灵活机动的敌后周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如同一把尖刀插入敌人心脏,山东是全国唯一的全省性抗日根据地。到1945年,山东军民对敌作战2.6万余次,毙伤俘日伪军53万人,山东抗日根据地拥有八路军正规部队27万余人,地方武装和民兵近200万人,山东抗日根据地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数字背后,是千千万万山东儿女用生命书写的忠诚与担当。
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台儿庄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成为华北敌后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壮举背后体现的是山东军民的血性胆魄,彰显的是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所迸发出的惊人力量。
党群一心、军民同心的深厚情谊,构筑了抗战胜利最坚固的群众基石,展现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这种在逆境中奋起的精神,至今仍在激励着我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抗战精神不是静止的历史遗产,而是流动的文化血脉,在新时代依然迸发着璀璨的光芒,为我们提供着不竭的精神动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关键阶段。抗战精神提示我们,越是攻坚克难,越要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越是逆风逆水,越要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这是历史的启示,也是时代的召唤,更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力量源泉。
八十年光阴荏苒,山东抗战的硝烟早已散去,但精神的火种仍在燃烧。今日的山东,正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奋勇前行。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到经略海洋强国建设,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到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新时代的山东人民正以同样的勇气和智慧书写着新的历史篇章。在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正在加速形成;在沂蒙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这些成就正是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当我们回望那段峥嵘岁月,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最高的致敬是奋斗。要让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这才是对抗战先烈最好的告慰,也是对历史最好的回答,更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