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灼言丨抗战精神的传承与回响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头条 / 正文

辟谣平台.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灼言丨抗战精神的传承与回响

转载 辛昊龙2025/08/16 18:58:0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闪电新闻 编辑: 1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8月15日,枣庄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内,一场特殊的仪式划破时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山东省系列网络宣传活动正式启动。伴随《沙沟受降》故事穿透屏幕,抗战民歌在云端奏响,烽火记忆正以新的方式叩击时代的脉搏。

八十年前,齐鲁儿女用热血铸就长城;八十年后,山东大地以新姿告慰先烈。这场网络宣传活动的启动,不仅是一次纪念,更是一场邀约,邀请每个网民成为历史的讲述者,成为精神的传承者。

从历史现场到网络空间:让红色坐标永远清晰

启动仪式选择在枣庄,本身就是对历史的致敬。这里有铁道游击队“飞车夺粮”的传奇,有沙沟受降的历史见证——1945年,正是在这里,侵略者放下武器的瞬间,定格成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奋起的永恒画面。

齐鲁大地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抗争的热血。从天福山起义的星火燎原,到沂蒙红嫂的“最后一口粮当军粮”;从渤海老区的秘密交通线,到地雷战的遍地烽火,这些故事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山东人民抗战的光辉历程。

此次系列网络宣传活动,将通过多种形式把山东的抗战历史全方位、立体式地呈现给广大网友。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新馆也将借助AI、元宇宙等技术,让人们更加沉浸式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台儿庄战役遗址的“弹墙”被搬上大屏,斑驳砖墙上的弹孔依然触目惊心。1938年,正是这堵墙见证了“血肉磨坊”般的拉锯战,见证了数万将士“宁为玉碎”的决绝。这场被外媒称为“东方坦伦堡”的胜利,不仅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更让四万万同胞懂得,团结的力量,足以撼动任何强敌。

海阳地雷战通过红色思政课再现,“村村埋雷、户户造雷”的场景仍旧令人热血沸腾。面对日军的“三光政策”,百姓用铁锅造雷、用智慧布雷,把田野变成战场。这不是军事奇迹,而是民心向背的明证:当人民站在正义一边,任何强大的侵略者都终将被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从精神传承到创新表达: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齐鲁回响·胜利弦歌”的旋律里,跳动着不变的民族魂。8首民歌,80年沧桑,从《铁道游击队之歌》的激昂,到新时代红色歌曲的嘹亮,音符里的勇气与深情从未改变。这些镌刻着岁月印记的旋律与现代编曲碰撞融合,让抗战精神挣脱了时光的束缚,从博物馆的展柜中走出,化作齐鲁儿女每次唱起都热泪盈眶的家国情怀。

“我们的抗战”微纪录片项目的启动,正在重新定义历史传播的方式。镜头下的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铅字,而是老兵口述里带着硝烟味的鲜活细节。“爷爷的步枪”“奶奶的布鞋”等触手可及的具象记忆,让过去与当下产生温热的连接。

“致敬!老兵”网络公益行动中,AI技术不仅是复原一张张照片,也让网络时代的纪念有了更温暖的表达。那些深埋心底的思念,借此找到了跨越时空的出口,让缅怀不再止于沉默的追思;那些未能见证盛世的先烈,也通过数字化手段“看见”今日中国的万家灯火。

网络宣传让抗战精神更加具象化、可感知。年轻人解锁游戏里的“地雷战”关卡,在策略布局中体会先辈智慧;跟随VR技术“走进”台儿庄战场,在沉浸式场景中触摸历史温度;“追更”抗战故事短视频,在互动传播中引发情感共鸣。这不是对历史的娱乐化,而是用时代语言讲好抗战故事,让生长在和平年代的青年,身临其境感受到今日的安宁是用昨日的牺牲换来的,民族的复兴需要每个人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在前行路上续写新的篇章。

从使命担当到精神永续:让红色火种生生不息

八十年前,团结是最硬的骨头,信念是最利的武器。八十年后,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依然需要这两样“法宝”。

忘记历史不是背叛,记住历史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要让历史成为最好的教科书,不是把故事锁在纪念馆里,而是让年轻人在触摸历史中明白知所从来、明所将往。

抗战精神不是用来仰望的,而是用来践行的。要让精神化作前行的动力,把铁道游击队的智慧,用于科技攻关的突破上;把沂蒙红嫂的奉献,融入为民服务的实践中;把台儿庄战役的坚韧,写在乡村振兴的答卷里。

传承不是简单地复制,而是在创新中延续精神的生命力。要让创新成为传承的桥梁,用微纪录片讲好“我们的抗战”,用网络传播放大“老兵的荣光”,用AI技术连接“过去与现在”。当红色文化遇上新媒体,历史故事用上新形式,就能在年轻人心中种下更多红色种子。

启动仪式上的数字火炬,点燃的是八十年未熄的火焰。这火焰里,有先烈的期盼,有今人的担当,更有后人的希望。抗战胜利80周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接过的,不只是和平的果实,更是让和平永远延续的责任。

祖国不会忘记,我们怎能忘记?当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的钟声再次响起,台儿庄的运河静静流淌,每个山东人、每个中国人都把“铭记”二字刻在心里,抗战精神就会永远滚烫,红色火种就会永远燃烧,我们便能在时代的征程上,永远带着历史的温度前行。这正是纪念的深意,更是传承的力量。


已有0人点赞

637334300423557261344394321.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