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粮满仓・好丰光 | 新农人:“洋鹅”管家蹚出致富路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本地 / 正文

辟谣平台.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粮满仓・好丰光 | 新农人:“洋鹅”管家蹚出致富路

转载 高飞2025/08/13 17:32:5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海报新闻 编辑: 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编者按】

6月23日,《粮满仓·好丰光》大型融媒报道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立足全国视野,聚焦山东特色,从“米袋子”“菜篮子”“鱼篓子”“智慧种”“新农人”等角度入手,全面展现山东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亮点和成绩,为加快推进农业强国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活动期间,将在微博、抖音等平台开设话题,邀请广大网友积极参与互动,不断呈现山东发展绿色新质农业和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即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系列报道《粮满仓·好丰光》之“新农人”,聚焦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展现山东人才兴农新路径。

沿着济宁市鱼台县李阁镇张平村的村道前行,此起彼伏的鹅叫声由远及近,裹挟着乡间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循声望去,一群身披灰羽、体态丰腴的朗德鹅正在围栏里昂首踱步,那激昂的叫声里,透着几分“洋范儿”——它们的老家,是法国朗德地区。

不同于常见的家鹅,这些“远方来客”品相出众、性情温驯,是专为提取鹅肥肝和制作肝酱而生的“专业户”。孵化厂内,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刘宝猛正仔细查看设备运行情况及温度、湿度、通风的调控。

从最初返乡创业时的小心翼翼,到如今形成涵盖养殖、孵化、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刘宝猛让这群“洋鹅”在张平村扎下了根,更将朗德鹅养殖做成了带动乡亲增收的富民产业,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踏出了坚实的脚印。

早在2012年,刘宝猛便在外地从事朗德鹅鹅苗孵化与养殖事业,多年摸爬滚打积累下扎实的经验。加上父亲一直在家乡从事养鹅工作,在当地乡村振兴合伙人政策的吸引下,刘宝猛毅然决定回乡发展。“回乡发展,带动本村村民共同致富,共同把生活过得更好一点,还能帮父亲把养鹅事业做得更好。”刘宝猛对记者说。

村里全力支持刘宝猛的创业计划,不仅为其规划孵化厂选址并协助建设,更通过村两委积极协调土地资源,将养殖大棚集中布局,形成规模化养殖基地。在多方助力下,刘宝猛累计投资1500万元,建成67个养殖大棚,并成立鱼台子振家禽养殖有限公司。公司采用“党支部+企业+农户”的运营模式,进行集中孵化、养殖,统一供料、防疫。农户可选择合伙或自养模式参与,公司以保底回收的方式保障农户收益。“养殖户只要出人工,盈利我们是分成的,一人一半。另外一种模式是养殖户自己去养,盈利了都是他自己的,蛋是统一回收,也有保底价。”刘宝猛介绍道。

目前,公司已发展40余家专业种鹅养殖户,通过分散养殖、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管理、集中孵化的模式,基本实现鹅苗全年均衡上市,成为济宁市最大的朗德鹅产业育种基地和供苗中心。

随着市场需求持续攀升,朗德鹅产能逐渐显露出供应不足的问题。受气候条件制约,传统养殖模式下的朗德鹅一年仅能产两季蛋,这让刘宝猛开始琢磨如何突破产能瓶颈。

经过不懈探索,公司成功引进种鹅反季节繁育技术,培育出能在非传统产蛋期下蛋的种鹅,将原本一年两季的产蛋周期提升至四季。“反季节一般是指5月至10月产蛋,正季节指是11月至下年的5月。目前,咱这个反季节技术位于山东省前列,种鹅出苗量占山东省份额约50%,弥补了反季节缺鹅苗的现状。”刘宝猛向记者介绍。

去年,公司还联合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建设了高标准温室鹅棚,引入种鹅繁育新技术,实现了温度、湿度、光照的自动化调控,鹅全程无需出棚,每只鹅每年比正常情况多产十枚蛋左右。

在产业的带动下,当地村民的收入显著提高。“我现在有6个棚,大概有3000只鹅,像去年大概挣了纯利润七八十万元。”张平村村民李飞说。

如今,张平村已构建起朗德鹅育种、养殖、销售为一体的成熟发展模式,年孵化鹅苗200万只左右,养殖种鹅3.5万只。同时,产业辐射带动周边乡镇街道,年孵化商品鹅1000万只,占国内市场的75%以上,鱼台县也因此成为全国最大的朗德鹅孵化基地。鱼台县通过做大做强朗德鹅特色养殖,不仅让刘宝猛这样的新农人实现了创业梦想,更让众多农户走上了共富之路,也为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已有0人点赞

637334300423557261344394321.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