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又是一年初夏时。黄渤海滨扬起清爽的夏风,勾起齐鲁儿女难忘的记忆。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2024年5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山东考察,明确山东工作的总定位、新要求,赋予山东“走在前、挑大梁”的光荣使命,在山东发展史上又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系深情于海岱,寄厚望于齐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山东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都对山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山东发展指方向、定目标、明方略、绘蓝图。殷殷嘱托如一幅幅鲜活画面,镌刻在山东发展里程碑上,烙印于全省人民脑海里。
牢记嘱托走在前,一以贯之抓落实。山东锚定“走在前、挑大梁”,把总书记的肯定勉励、谆谆嘱托,转化为忠诚担当、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努力建设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
锚定“走在前、挑大梁”
把山东发展放在全国大局中谋划
5月14日下午,山东港口烟台港码头,来自韩国的商用车及汽车零配件,通过铁路班列发往新疆喀什口岸后,将更换车组运至中亚,这标志着全国首趟“一单制”跨境铁海联运班列在烟台港开行。
关税波动下,今年以来山东港口“主动出击”,布局内陆港,拓宽新货种,一季度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超过4%、7%。前4个月,山东进出口实现1.1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6%,在全国前五大外贸省市中增速排名第一。
经济大省挑大梁,外贸是缩影。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山东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在经济大省中名列前茅;202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86万亿元、增长5.7%,增速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
以不到全国2%的土地,创造超过全国7%以上的经济总量,山东是北方第一、全国第三的经济大省,在全国经济版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山东这个经济大省,“走在前”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要求。
从“走在前列、全面开创”,到“走在前、开新局”,再到去年考察时要求山东继续“走在前”,总书记对山东“走在前”的要求,一直指引着全省上下锚定航向,稳扎稳打、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将山东发展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在中国经济迈入“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关键节点,我国发展既面临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挑战,又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经济大省挑大梁的特点愈发凸显。
山东港口日照港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去年总书记考察山东,着眼全国大局、把握时代大势,明确要求“山东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努力成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
“走在前、挑大梁”,首先要做到经济增长好于全国、多作贡献。面对经济增长压力,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省委、省政府及时跟进落实,推出一系列符合山东实际的政策举措,努力把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
今年3月,海尔leader懒人洗衣机一经发布,便迅速成为爆款,首发16小时销量突破2万台。借力以旧换新等政策,海尔家电销售额在去年实现大幅增长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14%,政策红利变成企业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
“李白”“杜甫”仿生机器人吟诗寄怀,精准拿捏表情;具身智能机器人刷锅洗碗扫地,家务活一肩挑……日前,在山东省机器人大会上,来自国内外各行各业的机器人相聚济宁邹城,各个身怀绝技,令人大开眼界。
细细打量山东经济稳增长的动力源,工业是“大厦之基”,也是“看家本领”。山东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去年新增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居全国首位。2024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深的当下,内需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眼下,走进德州乐陵市,仿佛一脚踏入了文旅新世界:电影场景在影视城内复刻,千年枣林变身网红打卡地,就连街角的星巴克都成了游客争相合影的对象。开创“影视+文旅”融合新范式,乐陵去年游客量猛增42.32%,旅游收入飙升51%。在“迎新春消费季”“春季焕新快乐购”“2025山东省外贸优品购物季”等系列活动带动下,今年一季度,山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6%,比去年全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当下,内外压力交织的考验仍未结束,山东正多措并举全力以赴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挑大梁”的担当应对全球发展变局,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大省动力。
聚焦高质量发展
建设先行区,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近日,浪潮计算机发布第四代4U人工智能服务器,数据带宽实现翻倍跃升,散热效率优化25%、噪声下降5%。以新技术迭代新产品,浪潮集团研发投入从2021年52亿元,攀升至2024年120.5亿元。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有效进展”;去年5月,总书记又明确要求山东“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建设先行区,意味着山东必须充分发挥产业门类齐全、基础坚实的优势,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持续发力,在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上“蹚路子、作示范”。
主攻新质生产力培育。山东聚焦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数字经济培育三个关键,谋划实施一批重大事项。优化石化、钢铁等产业布局,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等顺利投产,齐鲁石化鲁油鲁炼项目开工建设,打造世界级高端石化、先进钢铁、高端铝业基地取得积极进展。与此同时,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突破5万家。
发力全面绿色转型。山东大力发展核能、风能、光能等零碳能源,2024年,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1.15亿千瓦,占比历史性超过煤电。近日,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山东每年将新增外电360亿千瓦时以上,其中绿电占比超50%。
经济体量大,向前发展需要更大推动力。建设先行区,必须以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深化改革开放寄予厚望,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后,总书记考察的第一个省份就是山东。时隔11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总书记又在山东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饱含着对山东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勇争先的殷切期望。
勇争先,必须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曾经,参与项目竞标缴纳保证金是很多行业的惯例,滨州市在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探索推行投标保证金“免申即享”信用减免改革,让信用企业甩掉了保证金“包袱”。截至今年3月,滨州已有10个项目应用该模式,累计为投标企业减少资金占用1500余万元。
“好品山东”推介展示活动在香港举行。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今年山东“新春第一会”系统部署融资平台和城投公司转型改革、能源转型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等10项重点改革,向全省上下发出了改革创新增动力、挺膺担当勇争先的动员令。
在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上下功夫,山东多个领域改革已迈出关键一步:民营资本首次进入核电等领域,去年民间投资增长7.6%;国企改革深化提升,省属企业主业投资占比达99.3%;开发区改革蹄疾步稳,完成55家开发区扩区调区;率先出台规范涉企执法行为若干措施,重点领域入企检查频次压减45%……
处在“一带一路”交汇区域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地带,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开放工作的重要要求。眼下,正在举办的2025港澳山东周,促成了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这项活动成功举办13年,成为山东高质量招商引资的重要开放平台之一。2024年,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港澳山东周、首届新加坡山东周累计签约外资项目217个、总投资258亿美元。
勇立开放潮头,山东不断优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既持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又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建设制度型开放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累计15项改革成果在全国推广,上合示范区推出“陆海直运”监管模式等制度创新案例,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作为制度创新“头雁”的重要使命进一步凸显。
坚持真抓实干
一步一个脚印推动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黄河之畔,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拔节生长”。
短短4小时,一块高功率、抗隐裂的太阳能组件就从爱旭济南工厂下线。这座“零碳工厂”已实现100%绿电使用、30%余热回收、90%废水利用。
好项目也曾遇到落地难问题。用地指标需求大,审批流程难免拖长,得益于省级要素保障“直通车”机制,省市区联动服务,项目同步启动合规工业园区认定、成片开发方案编制等工作,争取到省市备用指标,最终压缩供地期限约30天。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追新逐绿、真抓实干,是山东服务和融入重大国家战略的生动注脚。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海洋强国等多重国家战略在山东交汇叠加,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日照港,海天辽阔,碧波荡漾。
这座全球“最年轻”的5亿吨级港口,平均每天有超150万吨货物在此流转。与一年前相比,这里的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综合效率提升9.5%,自动化轨道吊设备故障率同比降低10%。
去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山东考察第一站,就来到日照港,站在岸边举目远眺的画面被镜头定格。时间回到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考察,足迹也是沿着海岸线,青岛、威海、烟台。考察中,总书记说:“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
牢记总书记“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的嘱托,山东召开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的意见,实施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沿海港口吞吐量超过20亿吨,居全国首位。
向海要生产力,也向农要生产力。
枣庄峄城冠世榴园深处,石榴花在枝头次第绽放。国道两侧的食品加工厂,从枝头鲜果到精深加工,石榴果完成“72变”。700户电商云集于此,石榴产品销售额节节攀升。至今时隔不到两年,乡亲们盼望着总书记能再来这里,跟总书记唠唠家乡的变化。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七年间,山东牢记嘱托、耕耘不辍,“五大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28万亿元,稳居全国首位。
出席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海内外嘉宾听取大会发言。
锚定“走在前、挑大梁”真抓实干,尤须保持一股子昂扬向上的精气神。精气神靠什么来凝聚?文化是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经常参加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嘉宾会发现一个变化:在开展交流研讨之余,还能接触了解“山东手造”,身临其境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极具地方特色的“山东手造”,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还成为山东文化的新符号。
从“四个讲清楚”,到“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再到“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牢记嘱托,传承文脉、融汇古今的生动实践在齐鲁大地从未停歇。全省上下深入推进文化“两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增动能增效益、为旅游休闲增内涵增魅力、为城乡社会增正气增活力。
“走在前、挑大梁”,是干出来、拼出来的。
从“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到“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再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山东践行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以党的建设为统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把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稳扎稳打、踏踏实实,努力创造不负人民、不负时代的业绩。
“走在前、挑大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牢记总书记的深情勉励,山东把增进民生福祉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以实施20项重点民生实事为抓手,去年财政民生支出首次突破万亿元、占比80%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8%、6.2%,现代化强省建设成色更足、底色更暖。
“我们都是奋斗者,从过去奋斗到今天,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我们未来的目标很明确很伟大,要实现它,还得靠我们继续实干奋斗。”潮起东方,长风浩荡,黄海之滨那饱含深情的话语,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时间的长河奔涌向前,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牢记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以人人都是奋斗者、个个当好实干家的姿态,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定将翻开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