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灼言丨让善行义举在齐鲁大地蔚然成风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头条 / 正文

辟谣平台.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灼言丨让善行义举在齐鲁大地蔚然成风

转载 赵丽媛2025/05/22 17:33:2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编辑: 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这次考试最重要的意义不是分数,而是我带着更多人的期待进入了考场。我会将这份爱护继续传承下去!”网友们说:“你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一份满分答卷!”

近日,救人小伙姜昭鹏已顺利完成补考,考试结束后他第一时间去医院看望被救同学,“过命”的他们见面时流露出的局促的神态、可爱的对话,让网友们脑洞大开,各种搞笑段子幽默诙谐,评论区一片欢声笑语。

一场“教科书式”的救援,一次“规则之下有温度”的补考,引发了全社会的情感共鸣,让正能量持续散播。这不仅是对少年善举的肯定,更是对社会正义的有力弘扬,也让人们看到,在规则与人性之间存在一种温暖的平衡。

在山东,“好人有好报”从来不是一句空话。从个人到政府,都在用心呵护每一份善举,让善意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5月14日上午,烟台市委政法委、烟台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向他们颁发“烟台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证书,并给予现金奖励。这不只是给他们个人的荣誉,更是对见义勇为行为的大力弘扬,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做好事不仅是一种道德选择,也会得到实实在在的认可与回报。

政府部门的“接力”同样令人动容。从交警部门开辟绿色通道,为生命护航,到教育部门启用副题安排补考,每一个环节都展现出高效与担当。他们在尊重规则的同时,灵活处理特殊情况,使规则更有人情味。类似的人性化管理方式,让人们深感政府的温情和关怀,也增强了社会对规则的信任与尊重。

在山东,类似的暖心故事还有很多。近年来,山东持续推进“好人文化”建设,从政策支持到社会氛围营造,全方位为好人“撑腰”。在龙口,“好人之城”建设构建起从发现、表彰到传播、反哺的完整链条;在淄博,药企将员工福祉写入公司章程,营造温暖和谐的企业氛围……

让好人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善举更有力量,才能激发更多人的向上向善之心,整个社会才能更加温暖有爱,从这个角度来看,这背后体现的正是政府的治理智慧与担当。

姜昭鹏的故事,是个人善举的闪耀,也是公众与政府积极回应的温暖篇章。善意的传递不仅需要个人的坚守,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呵护。

从社会层面来看,每一次对善举的宣扬,都是一次正能量的传递。姜昭鹏的事迹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发了无数网友的点赞与热议,让更多人感受到人性的美好。这种正能量的传播,如同春风化雨,悄然重塑着社会风尚,让“助人于危难”成为更多人不假思索的本能选择。

政府作为社会治理的引领者,更应化身善意的“守夜人”。一方面,完善见义勇为保障机制,建立好人长效激励制度,用政策托底善意;另一方面,在热点事件中主动倾听民意,以治理智慧平衡情理法,既彰显规则约束,又传递人文关怀。唯有让向善者安心,方能让善意生生不息。

而每个普通人,都是善意的践行者。扶起跌倒的老人、帮助迷路的孩童、为陌生人点亮一盏灯……点滴善举汇聚成河,便能滋养整个社会,善意的双向奔赴终将凝聚成推动文明进步的磅礴力量。

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永远是我们的“必答题”,而让每一份善意都能收获真诚的回响,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追求。由此,道德的种子才能在制度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直至蔚然成林,为整个社会撑起文明的底色。


已有0人点赞

637334300423557261344394321.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