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论语》中的话,至今仍给我答案和解脱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头条 / 正文

辟谣平台.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论语》中的话,至今仍给我答案和解脱

转载 靳冬群2025/04/27 18:12:4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央视新闻 2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论语》,这部穿越千年的古老典籍,承载着这方土地之上的民族底色,也藏着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其中的哲思早已成为东方智慧的坐标,并融入我们的生活——


当我们劝导他人时,常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当我们忍无可忍时,会脱口而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今天(25日),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尼山拉开帷幕。2500年前,孔子的思想曾扎根于此,今晚的《夜读》,陪大家坐于精神的尼山之上,分享《论语》中的5句箴言,助你走出人生迷雾。  


《论语》中的5句箴言



01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这是孔子告诫弟子宰我的话,意思是:已经被完成的事情就不用提了,已经做过的事就不用再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很多人面对让人心有不甘的人和事,或者难以释怀的经历时,容易反复惦念,时时“反刍”,迟迟无法放下。但豁达的人会懂得,人生是一场旅行,背负的东西太多,只会越走越累。不妨活得轻松点,把心放平,把事看淡,放过自己。


季羡林在《一生自在》中写道:“若总是沉溺于过往的痛苦,那它便会时刻萦绕心头,带来无尽的折磨。倒不如让心淡漠下来,再淡漠,直至遗忘。毕竟,那些让我们耿耿于怀的事,都已随风而逝;那些曾让我们怨恨的人,也不过是生命中的过客。”


真正的豁达,是把挫折淬炼成养分。要知道,人生如行舟,负重太多终会搁浅,不如轻装上阵。  




02

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很多事情,越是急于求成,反而越达不到目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任何成功者是简简单单、一步登天的。要想登上山顶,就要顶住压力,用脚一步一步丈量土地;人生想要有所建树,也需要瞄定大目标,积累一点一滴的努力的同时,拒绝沿途小利的诱惑。这就是所谓一种人生的修行。


有人说,生活就像是一条爬坡曲线,会经历低谷的难熬,会经历上坡的艰辛,会享受登顶时的荣光,也会有长久的藏锋与缓行。不管你现在身处哪个阶段,心底都要保持着一份坦然,切忌心急。


要知道,人生如竹,前四年仅长几厘米,第五年却每天生长几十厘米。所谓“一夜成名”,不过是厚积薄发的另一个名字。  




03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句话的意思大致是,君子常心胸开阔,而小人患得患失。  


刘震云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这句话时说:世界上什么人最爱生气?看事情看得近的人容易生气。因为你看得近,所以总觉得别人对不起你;看得长的人,总觉得自己对不起别人。


拥有旷达胸怀,这不仅是人生能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一种心态,还是人生修养的一种境界。人生在世,总会遇到逆境。但同样的环境,有人始终乐观,有人整日抱怨。乐观的人时时看见阳光,而抱怨的人只注意到阴霾。


心若计较,处处是荆棘;心若放宽,时时皆春风。所以,与其患得患失,不如修炼“仰不愧天,俯不怍地”的底气,才能得见广阔天地。




04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生活中,我们很多人最怕什么?怕别人不了解你。


怕亲人朋友不了解你,误解你的情绪;怕领导同事不了解你,低看你的能力;怕这个世界不了解你,无法出人头地……


但孔子说,不要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忧虑自己有没有能力。


耽于虚名的人,往往会被自己的虚荣心所累。而那些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功夫的人,回过神来,反而会发现自己已经到了未曾设想的高度。


《中庸》里说:“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其意是“君子不显山不露水,但当他的能力逐渐显露,就能征服世界”。


所以,无须担心别人不了解你,真正重要的,是你能否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让能力配得上野心。与其焦虑“伯乐难寻”,不如先做一匹千里马。当你成为燎原之火,春风自会为你开路。  




05

君子不器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不应像器具那样,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放到当下来说,就是建议你发展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方向,但一方面,如果你想升级到一个新的领域,实现多元化的发展,就必须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另一方面,心理学家说,“不要把生活的重心放在一个篮子里”,意思是要多点亮自己的技能点,才能增加人生抗风险能力。


就像苏轼,他不仅是官员和诗人,他还是美食家、画家,甚至通晓水利方面的知识。被贬黄州时,他开荒种田;流放儋州,他办学堂教出当地第一位进士。也正因如此,他才能拥有“身安乐处便是心安乐处”的心态,写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千古名篇。


无论身在何处,如苏轼一般的人都能找到让自己发光发热的地方,找到让自己身心泰然的方式。多一项技能,生活就为你多开一道门;多一项本领,你就拥有更多选择权。



写在最后


著名学者叶嘉莹曾说:“此后数十年的人生路途中,无论遇到任何困惑或苦难,常常会有一两句《论语》中的话闪现出来,我往往就由此一两句话,得到了答案和解脱。”


穿越千年,依旧能解答时人的困惑,这大概就是经典的魅力。


迷茫时,“己欲立而立人”教我们利他;浮躁时,“知者不惑”让我们沉淀;孤独时,“德不孤,必有邻”给予温暖……迷茫的时候,翻一翻《论语》,也许就能找到勇气和方法;艰难的时候,听一听孔子的智慧,许会给你带来希望与力量。


这就是《论语》,中国人永远的“答案之书”。




文/央视新闻《夜读》整编

综合自青创Youth Startup等

图/视觉中国



图片

📮投稿邮箱:yedu_cctv@126.com

人生中常见的5个思维陷阱

“不要焦虑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

心大了,所有的事就都小了

永远为中文的生命力而惊叹

被无条件爱过的人,都自带光芒

如果你也感到孤独,就去做这件事吧

有些事,根本不配占有你的情绪

年少不知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

在哪个瞬间,你感受到自己正被爱着?

监制 | 王元  主编 | 马文佳
编辑 | 李柯谕 高少卓
©央视新闻

如果喜欢今天的文章,请点赞!

已有0人点赞

637334300423557261344394321.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