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目前,多所院校开启2025年本科综合评价招生,普通高中生可报考。同时,不少关于“升学捷径”的解读甚嚣尘上,不仅使学生、家长一头雾水,更加重了他们的焦虑。
1月8日,记者采访德州高中教师,详细了解综合评价招生政策的特点、适合群体,以及还有哪些招生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升学途径建议。
19所院校面向山东考生开展综合评价招生
综合评价招生简称“综评”,高校招生录取时,综合考量考生高考成绩、高校考核结果、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以及高校自身培养特色要求等多个维度的内容,对考生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其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多元、全面的考核和评价方式,打破了传统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局面,使更多综合素质和能力突出的考生脱颖而出,增加学生升入大学的机会。
综合评价招生院校不乏985、211院校,包括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9所高校,目前,南方科技大学等4所院校已发布报名通知。接下来,其他院校将集中在3月至5月发布招生简章,4月至5月进行网上报名。
“综评招生适合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学科特长突出,思想品德优秀的学生。比如在物理竞赛、文科竞赛、科创竞赛、文艺体育赛事中获得突出成绩,或者获得省优秀、省三好、省优干等荣誉的学生。”德州一中教师李玉才介绍,综合评价成绩是高考成绩、招生高校测试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及综合素质评价成绩乘以院校规定的系数。成绩在470分至600分,并且在高中期间积累了一定竞赛荣誉的学生,可优先考虑这种升学方式。
七大类升学途径,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
有升学机构在宣传时,将升学途径夸大至23种、28种、36种,称“家长不懂这些升学途径就要吃大亏”,贩卖信息差加重学生、家长焦虑。
对此,李玉才表示,升学途径确实并非只有高考一种,但如留学、中外合作办学等升学途径虽然存在,却只对应少部分群体。
总结各类升学途径,可以分为七大类。分别是高考、特殊招生类型、专项计划、自主单招、留学生和港澳生、国家人才培养、民族班。
上述介绍的综合评价招生就是特殊招生类型中的一种,该大类中还有强基计划、保送生、艺术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员,后几项均有较高门槛,大部分学生无法达到要求。强基计划常与综合招生对比,强基计划的特点是分数要求更高,报考院校层次更高,但可选专业通常为基础专业,如清华大学强基计划专业为基础理科学术类专业、基础理科工程衔接类专业和基础文科类专业,通过强基计划进入清华要比裸分进入清华低10分至20分,同时,这种升学方式对竞赛奖项也有一定要求。
此外,普通高考生还可以尝试的升学途径有:专项计划,包括国家、地方、高校三类专项计划,对应贫困地区、农村户籍学生;单独招生,对应春季高考和体育单招学生;国家人才培养,包括定向士官生、空海民招飞、公安警察院校、免费医学生、免费师范生,对应有与之相符的职业规划的学生。
高考成绩是第一考量,竞赛、社区服务需提前准备
“多元化的升学途径,高考分数不再是唯一评价标准,但高考成绩依旧是各类升学途径的重要支撑,合格考等方面的考核,更多地被用作辅助参考,帮助高校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科基础和学习能力。”李玉才介绍,曾有学生、家长将多元升学视为“升学捷径”,过分追求竞赛奖项、各类荣誉,最终成绩却没有达到院校分数线,使原本有机会上本科的学生错失升学机会。
多种升学途径,为有特长、爱钻研的学生提供了更多平台,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潜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升学途径。综合招生院校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品德、创新能力、社会实践、领导力等方面;强基计划注重学生的基础学科能力和创新潜力;艺术、体育类高考则看重学生的专业特长和才艺。
因此,如果打算通过特殊招生类型、专项计划、国家人才培养等方式升学,建议从高一、高二开始做准备,多数学校每年都会调整招生专业,学生及家长应关注每年发布的招生专业和报考要求,了解变化动向。在保障学业的情况下,根据自己兴趣和特长,有针对性的参加学生会活动、社会服务项目、奥赛项目、英语竞赛、作文大赛、计算机或者机器人比赛等。在报考时,根据自己已有竞赛证书、荣誉匹配升学渠道。(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俞荣)
【相关阅读】
白名单赛事是教育部公布的面向6-18岁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在高中升学、综合评价中有重要作用。很多高校将其作为初审要求。目前公布的白名单赛事为2023年至2025年,目前已经进入赛事交替环节。近日,4项教育部白名单赛事停办,目前白名单还有40项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