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进入冬季,“冬日顶流”草莓大量上市,热度逐渐攀升,也带火了草莓采摘,有的全家一起出动,有的亲朋好友相约采摘园,一同感受采摘乐趣……无论是草莓还是其他果蔬,近年来,“采摘经济”在德州升温,记者走访德州采摘市场发现,不少采摘园都迎来了客流小高峰。
采摘园成周末“打卡地”
“这草莓饱满又爽口……”近日,记者走进德州市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草莓采摘棚,市民们精心挑选个大饱满的草莓,边采摘边品尝。示范园区工作人员唐燕介绍:“每到周末,来园区游玩采摘的市民有近千人次。我们种植的‘香野’草莓都是喝纯净水长大的,个大香甜,非常受欢迎。”
尽管室外已是寒冬,走进大棚依然温暖如春,沁人心脾的清香扑鼻而来,红彤彤的草莓整齐排列,采摘的游客们穿梭其中,孩子们欢叫着寻觅最大最红的草莓。“我们是从宁津专门开车来的,趁着周末和家人来采摘,感觉很有意义。”市民赵女士带着两个孩子体验了一把采摘的乐趣。
唐燕告诉记者:“园区草莓是通过蜜蜂自然授粉,口感更加香甜。草莓从11月份开始陆续上市,可持续采摘到今年5月份。预计寒假期间会出现客流小高峰。”
除了草莓采摘,各大采摘园还建有蔬菜采摘园区,黄瓜、小柿子、茄子、丝瓜等果蔬的采摘园也十分受欢迎。“来到蔬菜采摘园之后,发现这里环境很好,很有田园采摘的感觉。也能带孩子长见识,是孩子贴近自然的一种方式。”在德城区电大实训基地采摘的游客刘女士说。
采摘经济助农增收
草莓采摘不仅保留了传统的采摘方式,还结合了现代农业技术,形成了新的发展模式。
2020年,新园村盘活闲置土地和无复垦土地830亩,总投资2.3亿元打造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第一期已经完成高标准规划建设智能大棚和温室大棚20栋,涵盖草莓、樱桃、蟠桃、无花果、蔬菜等多个品种。运营中,引入“互联网+”“共享经济”“共享农场”等新型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
采摘经济已不仅是致富产业,更成为拉动村民家门口就业的重要项目。园区四季不断果,村民一年有钱挣。在高架草莓采摘大棚,新园村村民李霞和同村几个姐妹一起忙着清理枯枝落叶。“这个大棚6000多平方米,清理一遍得三四天。草莓能长到5月份,我们一年都闲不住。”李霞高兴地告诉记者:“一个月3000多元,在家门口上班,我们的工资可比出去打工高多了!”
开园以来,通过党组织领创办合作社的运营模式,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带动附近村民就业300余人,收入突破300万元,村民分红得到保障,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的稳定增收。
“采摘+”融合发展
“采摘+研学”“采摘+团建”“采摘+实践”……位于黄河涯镇的德城区电大实训基地开展草莓采摘已是第七个年头,近年来,该基地逐渐延伸采摘产业链,将水果采摘和研学游等活动相结合,发展周末游、休闲游,激活“采摘经济”,让游客感受农耕生活、体验乡野乐趣,助力农户增收。
“平时来采摘的基本都是带孩子一起的,2020年开始,我们联合学校、教育机构开展了采摘研学游活动,大家反响很好,既能让孩子动手实践,又能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德城区电大实训基地负责人解观生说,“下一步,还计划开展‘跟着课本去实践’系列活动,让孩子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孩子们提供回归自然、体验劳动乐趣的机会,开拓孩子视野,拓宽娱乐渠道。”(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袁明慧 摄影 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