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近几年,原本作为绿色出行方式的共享单车,却因过量投放、乱停乱放成了城市治理中的顽疾;共享单车用户在体验到共享经济带来的便捷之余,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意见。于是,在城市管理过程中,规范共享单车便提上了重点议程。
近日,德州市城市管理局召开城区共享单车专项整治工作调度会,要求各共享单车企业要严控数量,对已投放的共享单车进行减量,从源头解决投放过量问题;创新管理理念,采取设置电子围栏、安装蓝牙道钉等技术措施,规范停车秩序。
即日起,本报将从德州共享单车的现状、城管等部门的举措、运营商的做法等方面,探索德州“规范共享单车”之路。
共享单车的投放不仅让人们的出行多了一种选择,也更绿色更便捷,但在投放之初就出现了乱停乱放的问题,用户体验不久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抱怨”:目的地附近没有停放点、APP定位停车区不准确……越来越多的“问题”让共享单车的管理亟待提升。近日,德州市城管委办公室制定了《城区共享单车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德州城区投放的共享单车企业提出了转型要求和整改方案。
数据显示,自2017年德州开始陆续进入共享单车,在高峰期总数曾经超过4万辆。城区实际需要多少共享单车?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确实是一道不小的难题。根据城区城市空间承载能力、停放设施资源、公众出行需求等实际情况,此次《实施方案》明确,严格控制共享单车总量,城区共享单车投放总量不超过2万辆。其中,德城区1万辆,经济开发区8000辆,运河开发区2000辆。每家企业控制在4000辆以内。后期再根据实际效果评估核定城区共享单车投放总量的增减。投放于德州学院、德职等学校内部的共享单车,不记在投放总量内,但不得在公共区域停放。对于停放于公共区域的学院内共享单车,第三方要予以清理,费用企业承担。
如何避免乱停乱放?《实施方案》提出实行共享单车定点停放。按照科学便捷、安全美观的原则,合理设置停车区域。各区城管部门联同各共享单车企业合理规划区域,并督促企业在施划区域采取设置电子围栏、安装蓝牙道钉等技术措施,限期内未安装将委托第三方安装,费用由企业承担,不同意第三方安装的,依法强制退出市场。市城管局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委托第三方负责维护城区共享单车秩序,根据停放区车辆饱和情况及时调度转运车辆,规范车辆停放、处置违停车辆,费用由各企业承担。
共享单车企业作为运营服务管理的主体,承担规范用户停车、引导市民将车辆停放在规范区域等责任,用户未按照要求规范停放车辆的,共享单车企业应当通过技术手段阻止用户结束行程。
同时,城市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共享单车日常监管。各区城管部门加强日常执法监管,重点检查企业投放数量、设立电子围栏、安装蓝牙道钉等情况,督促第三方维护共享单车停放秩序,对于落实不力经约谈仍不能有效改进的企业,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据悉,从5月1日开始,各区城管部门按照法定职责,对企业超额投放、不设立电子围栏、不安装蓝牙道钉等情形依法强制查处。6月份,市城管局将总结整治经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共享单车服务标准和管理要求,巩固扩大整治成果,推动城区共享单车行业规范、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