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德州晚报全媒体讯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口罩已经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用品之一。除了药店售卖的常规款口罩,各种印花染色口罩也相继出现在市场上,比起常见的医用口罩,它们颜值更高,可选择性更强,成为不少市民眼中的“时尚单品”。
4月18日,记者来到经济技术开发区某大型商超内的饰品店里,花花绿绿的口罩摆满了整面柜台,其中除了各类印花、染色口罩外,还有号称“抗菌抗病毒”的口罩、适合夏天的“冷感口罩”和各类“主题口罩”,如“莫兰迪渐变色系口罩”“夏日微醺口罩”“萌虎出没”口罩,这些口罩均价在10元一包,个别零售口罩的价格也可以低至1元/个,可谓“价廉貌美”,是可以轻松实现“时尚自由”的单品之一。
但这些富有个性的口罩真的可以有效防疫吗?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市民又该如何选择合适的口罩?记者联系到德州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负责人李敏,一起来看看如何挑选、辨别可以有效防疫的口罩。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口罩类型主要包含:防晒保暖类、装饰类、医用类和工业用类。其中防晒保暖类和装饰类口罩,在疫情防控期间不推荐佩戴。”李敏指出,虽然冰丝类防晒口罩在紫外线强烈的地方佩戴可起到一定防晒效果;保暖类口罩在秋冬季佩戴可以起到保暖和修饰脸型的作用,但这两种口罩材料的孔隙率较大,不能防御病毒。此外,像记者在饰品店看到的各类印花、染色口罩就属于“装饰类口罩”。“这类口罩虽然外形和医用外科口罩非常相像,但对于病毒的防御能力不够,可能会造成防御疏漏,同时,这类口罩往往用彩色油墨印刷,如果固色效果不好,彩色油墨可能会刺激面部皮肤,造成过敏,有些口罩中还会有芳香胺类染料,这类染料属于分解致癌类物质,对健康有危害。
如何辨别口罩是否达到防疫标准呢?李敏强调,如果购买时难以选择和辨别,可以看口罩包装印刷上面的编码,符合防疫要求的五种口罩标准码为:医用防护口罩【GB19083-2010】、医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YY/T 0969-2013】、日常防护型口罩【GB/T 32610-2016】,儿童口罩【GB/T 38880-2020】
相关链接:“抗菌抗病毒”口罩消费风险提示
4月12日,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抗菌抗病毒”口罩消费风险提示。
医用口罩主要分为三类: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在我国,医用口罩按第二类医疗器械实行注册管理,截至目前,我国已批准国产医用防护口罩注册证762个,国产医用外科口罩注册证2489个,国产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注册证3219个,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宣称“抗菌抗病毒”非医用口罩,一般通过共混、喷涂等方式添加各类抗菌剂,主要添加物包括纳米二氧化钛、纳米银、季铵盐、铜离子/氧化铜、中药提取物等。该类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开展充分研究和验证。在安全性方面,应对口罩抗菌剂脱落导致的对正常人群长期吸入的风险进行评估;在有效性方面,应对抗菌剂的加入是否影响口罩过滤效果,以及抗菌剂的抗菌抗病毒的效果进行验证。该类口罩产品在临床有效性没有得到充分验证前提下,添加抗菌剂会引入新的风险。当前,在医疗器械的上市前评价时,该类产品持续、长期使用的风险受益比不足,尚不具备显著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