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德州唯一!禹城上榜省级名单→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本地 / 正文

辟谣平台.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德州唯一!禹城上榜省级名单→

原创 阎润珍2024/11/13 17:08:4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德州晚报 编辑: 39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近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公布了10个省第三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其中,禹城市生物制造产业集群上榜,为德州市唯一。

禹城市始终把生物制造产业作为全市发展的主导产业,坚持上游基础研究,中游技术突破,下游产品落地,围绕产业链图谱,“链”上发力,沿“链”招商,做好“建强补延”文章,经过30多年的发展,该市生物制造产业从不到1亿元产值做到目前的130多亿元产值,集群已培育形成保龄宝生物、百龙创园、福田药业、禹王生态、禹王制药、艾兰药业、君君乳酪等行业龙头企业,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全国淀粉糖行业20强企业5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家,打造了诸多国家级、省级名牌名优产品和驰名商标。生物制造企业积极参与50余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夺取了行业制高点。

从“十一五”到“十四五”,禹城市高度重视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每年通过市委全委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计划报告等进行工作安排部署,近年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加大对引进创新、创业人才、企业平台建设、专利申请、获得科技奖项等的补助,积极鼓励企业人才引进,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同时,为进一步发挥禹城市在科技人才工作方面的优势,营造尊重人才、重视科技的浓厚氛围,将每年的6月19日定为“禹城市科技人才日”,每年组织召开禹城科技人才工作会议,为获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代表颁奖,每年发放各类奖金3000万元左右,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禹城先后5次被评为“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该市依托国家高新区集聚打造创新引擎,布局建立了涵盖“需求研发+创业孵化+产业加速”的全链条创新服务载体,入孵企业(团队)达到179个。特别是以国家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创新创业园为核心的“禹创中心”,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25家高校院所入驻,引进创业型高端人才团队29个。建立了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功能糖提取与应用技术实验室、山东省大豆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海洋多不饱和脂肪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大学禹城生物工程应用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该市每年筛选一批建设项目,纳入禹城市重点建设项目库和禹城市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入选省重大项目4个,省重点项目10个,有力促进了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

目前,禹城市正在大力实施以发展生物制造产业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发展计划,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努力推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加快构建梯度发展、承接有序、动态优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在原有功能糖产业基础上,形成了发展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制备关键菌株、新型功能糖研发应用、膳食纤维和益生元产品开发、生物医药关键原材料、氨基酸制造、植物蛋白培养提取、功能性食品开发等7大生物制造产业。

如今,禹城市生物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良好,企业数量和产业总量均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集群企业数量从2020年102家增长到2023年200余家,年均增长32.68%;规上企业产值从2020年100亿元增长到2023年135亿元,年均增长11%。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规上企业40家,2024年上半年实现产值70亿元,总资产达到155亿元。企业人才储备日益丰富,2023年集群研发人员达到1869人,较2020年增加447人,年均增长10%。集群企业研发费用支出逐年增加,2023年达到10.05亿元,研发投入占比达4.8%,年均增长6.8%,集群产业发展实现由“制造”向“智造”迈进。(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良玉 通讯员 赵帅 刘宇

已有0人点赞

637334300423557261344394321.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