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双十一”第一波快递已到,市民刘女士拆开一袋网购零食,看到一张“好评返现”的小卡片,一面印有“好评返现两元”,一面印有“宝贝回家”寻人启事,与店家联系,对方却称“好评返现为真,寻人信息不清楚”。
傍上公益博眼球、求好评,商家此种做法令刘女士十分反感,于是拨打本报热线,咨询商家这种行为是否违规?希望曝光此类“求好评”骗局,使消费者不再为弄虚作假买单。
“返现”卡片印有寻人信息,假寻人真返现
刘女士介绍,此前,她在抖音平台购买了一包乳酪零食,到货后,商品包装袋内出现一张“10字以上评语+晒图获2元返现”小卡片,此前她也常看到“好评返现”卡片,正当她打算随手扔掉时,被卡片上标注“宝贝回家,让爱传递下去”吸引。
翻转卡片后,背面印有6张走失儿童照片,其下还标注了一行字“本店是宝贝回家公益志愿者,本店自费印刷帮助更多宝贝回家!如有线索请联系本店!”
“第一反应是这家网店很有爱心,但又觉得‘公益’和‘求好评’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让人感觉很奇怪。”刘女士留下卡片,联系商家,询问“卡片信息是否属实,发现失踪人员信息如何联系”等问题,皆是一问三不知,甚至称包装袋内的卡片是快递员放进去的,唯独确认“好评返现2元”为真。
商家的回应,让刘女士对这张卡片的态度转变,她猜测“商家印‘宝贝回家’,打着公益的名,博取消费者的好感,其实寻人是假,求好评是真”。
有消费者因商家“做公益”给好评
根据刘女士提供的卡片,记者找到了该网店,在该商品的评论区内,确实有多位消费者晒出卡片信息,认为商家是在做公益,其中,有留言写道:“看到店主放的卡片,真是有心了!”“本来不想评论了,看到袋子里有宝贝回家,这个必须赞!”
10月30日,记者就这一现象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多人表示曾在快递中发现此类卡片,寻人类信息是社会热点,大家看到后一定会认真辨认照片,因没有可提供的线索,便不再找商家核实信息内容,也不会深究卡片信息的用意。
孙女士表示,她曾在网购百香果时发现了此类卡片,虽然水果已不算新鲜,但卡片给自己留下了好印象,便没有找商家退货。
从消费者的反映来看,好评返现卡片上的“公益信息”似乎让商家加持了“爱心滤镜”,既能提高好评率,还宽容了部分商品的瑕疵。
变相营销涉嫌违法,可向电商平台举报
那么,商家在商品内放置此类卡片是否违规呢?10月30日,记者通过“宝贝回家”网站联系到相关工作人员,其表示,网站上所有寻人信息均是对外公开,但印刷相关信息需要经过网站同意,且印刷此类信息不能附带“求好评”等有偿信息,商家将公益与好评捆绑,也容易让消费者对公益组织产生误解。
山东众成清泰律师事务所的李倩律师分析,商家此类卡片确实有攀附公益之嫌,如果商品中的卡片只印有寻人信息,那肯定是公益之举,但从消费者与商家的对话可知,商家的出发点是要好评,那么此举则涉嫌变相营销。且好评返现是违法的,今年9月起,《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正式施行,明确“好评返现”“刷单炒信”等行为违法,商家可能面临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商品的用户评价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以欺骗、误导消费者。
那么,消费者如遇到此类情况,应该如何维护自己权益呢?李倩建议消费者可以向电商平台举报,要求平台对相关店铺进行处罚。还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要求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在举报时,消费者应保留好评返现的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截图等,以便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同时,也呼吁有关平台、公益组织等应出台相关政策,遏制商家这类虚假好评误导消费之风气,建立公平诚信的商业环境。(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俞荣)